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鱗趾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dodactylus lugubris (Dumeril & Bibron, 1836)
成體最大約有8公分,尾長與吻肛長約相等,全身背面覆滿粒鱗,沒有疣鱗,身體平扁狀,四肢短,趾端膨大,第一趾無爪,其餘各趾均有爪,趾下皮瓣2列;尾部扁平,兩側鱗片向外突出特化成細鋸齒狀;體色以淺褐色為主但極易改變,頭側有1黑褐色過眼縱帶延伸至尾基部,體背面常有成對的黑褐色斑紋。
由日本琉球以南經台灣、東南亞、南亞到印澳群島及大洋洲都有記錄,美國夏威夷、中美洲及南美洲北部亦因人為引入而建立了族群。
屬夜行性蜥蜴,白天喜藏於林投、檳榔、香蕉等寬葉植物的葉片基部、樹皮下或樹縫中;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每次可產2顆相連的卵;本種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雄性個體,行孤雌生殖,故子代的基因型與親代相同,可由此判斷出不同的族群,並了解其族群擴散的情形。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雅美鱗趾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dodactylus yami (Ota, 1987)
成體吻肛長最大約3.6公分,尾長與吻肛長約相等,身體略為扁平,鼻孔不與吻鱗相接;四肢短,趾端膨大,除第一趾外,其餘各趾均有爪,趾下皮瓣2列,第三、四趾間有微蹼;雄性個體具18~20個股孔及肛前孔,雌性個體則不太明顯;體色易變,但基本上體背面淺褐色,上有2列黑褐色的大型斑塊。
為台灣特有種,目前僅發現於蘭嶼。
為低海拔種類,夜行性,白天喜藏於林投、檳榔、香蕉等寬葉植物的葉片基部、樹皮下或樹縫中,夜晚則活動於山區的樹幹或室外牆上;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每次可產2顆相連的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猛獸。屬脊椎動物。形狀像貓,體型碩大。全身黃褐色,有黑色條紋。性情凶猛,為肉食性動物。俗稱為「老虎」。
威武勇猛。如:「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
虎虎:形容精神充沛的樣子。如:「虎虎生風」。
馬馬虎虎:隨便、不仔細。如:「他做每一件事都是馬馬虎虎,交差了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類或爬蟲類動物表皮所長的小薄片,有保護身體的作用。如:「魚鱗」、「鱗片」。
像魚鱗般的。如:「鱗莖」、「遍體鱗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趾頭。如:「足趾」、「腳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蠍」的異體字。
蝕木的蛀蟲。三國魏.嵇康〈答向子期難養生論〉:「故蝎盛則木朽,欲勝則身枯。」
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midactylus frenatus (Dumeril & Bibron, 1836)
全長最大約可達13公分,尾長與吻肛長約相等,身體扁平狀,頦鱗近三角形,後頦鱗 2~3對,體背面覆滿小形粒鱗,間雜有許多大型疣鱗,尾部腹面有1排成覆瓦狀排列的大型鱗片,另尾部具有許多排成環形的櫛刺狀鱗片,再生尾巴的櫛刺狀鱗片不明顯;各趾均有爪,趾間無蹼,趾下皮瓣雙列;雄性個體具28~35個肛前孔;體色極易改變,頭兩側由鼻孔、頸部到體側各有1條過眼的深色線斑。
由非洲南部、東部經馬達加斯加島、南亞、東南亞、中國大陸南部、台灣、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印澳群島、澳洲北部、大洋洲及北美洲的墨西哥一帶都有分布。
喜於低海拔地區的樹上或房舍內及附近活動,屬夜行性,叫聲非常響亮,尾部易自割,以昆蟲反其他小型節肢動物為食,幾乎全年都可生殖,但大多集中在3~8月間,交配後約3~4個星期,雌性個體會產2個白色且不相連的卵,約46~58天後孵化,小蝎虎約需1年可達性成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