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口     
瀏覽人次:262 收藏人次:0
版本學上指一種線裝書書口的格式。書的版心上下端所刻的線條,線條粗闊的稱為「大黑口」,細狹的稱為「小黑口」。
魯氏黑口     
瀏覽人次:88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頭大。眼大,吻端尖長,眼徑略小於吻長;上頜長,末端延伸超過眼部。上下頜骨均具2列或更多齒列。鰓條骨8。體被圓鱗,側線鱗列50枚,易脫落。側線非常明顯而發達。背鰭和臀鰭位於身體的後端靠近尾柄的位置,臀鰭基底略短於背鰭基底,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前方,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17-21,臀鰭軟條15-18;腹鰭小,位於體中部稍後;尾鰭深叉。體色為深褐色至黑色,頭部顏色略深。
黑口鮟鱇     
瀏覽人次:80 收藏人次:0
體平扁而柔軟;頭部特別寬廣平扁,呈圓盤狀,軀幹部往後漸尖細。口極寬,開於頭前端;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上頜及前上頜齒1-2列,下頜齒4-5列,均為倒伏;鋤骨及腭骨均具齒;舌齒(第五角鰓骨)呈V字形排列。無鰓耙。體祼露不具鱗,頭部及體側具有發達皮瓣。頭骨脊及前上頜骨表面具有顆粒狀棘。鰓孔位於胸鰭基部後下方,未向前延伸間。背鰭兩個,第一背鰭有VI棘,第I棘位於吻端,特化成吻觸手,末端餌球具兩黑色小球、旗狀皮瓣以及細絲;第II及III棘長,第IV及V棘漸短小,第VI棘常隱於皮下。脊椎骨數18-19;第二背鰭具軟條7-9;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具軟條5-7;胸鰭發達,支鰭骨特化成柄鰭而埋於皮下;尾鰭截形或...
黑口     
瀏覽人次:65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高,甚側扁。背緣窄;腹緣有完整之稜鱗,腹鰭前19-21個,腹鰭後8-9個。頭中大,側扁。吻短鈍,上翹,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中大,向上傾斜而近垂直;上頜骨末端圓形且不延長,僅可達眼睛前線之下方;下頜的前端向上突出;兩頜、腭骨及舌上具細齒;鰓耙較粗,邊緣具小刺,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20-24。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縱列鱗數多於45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17-18軟條;臀鰭長,具38-42分枝之軟條;腹鰭甚小,其長短於眼徑;尾鰭叉形。體背淡綠色,體側銀白色;背鰭及尾鰭淡黃綠色;餘鰭色淡。
    
瀏覽人次:13576 收藏人次:5332441
Atrobucca nibe (Jordan & Thompson, 1911)體延長,側扁;口裂大,端位;口腔內黑色,故又稱黑口;體灰紫色;背鰭褐色;尾鰭黑褐色;腹鰭無色;臀鰭無色,有細黑斑;胸鰭淺褐色;體長可達45公分。日本至南中國海間。棲息於沙泥底質之肉食性魚類,生殖期間因鰾的急遽收縮,會產生聲音,此資源因過漁,已呈現枯竭現象。以底拖網漁獲,屬高經濟價值魚類,供食用。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硬骨魚類(首網)總論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石首魚科(Family Sciaenidae),Croakers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瀏覽人次:10595 收藏人次:5237532
人與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如:「口腔」、「張口」、「閉口」、「守口如瓶」。
器物納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槍口」。
內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門口」、「關口」。
刀鋒、劍鋒。如:「刀口」、「劍口」。
物體破裂處。如:「傷口」、「裂口」、「決口」。
量詞:A>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B>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如:「三口豬」。C>用於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