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9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默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出聲音,在心中禱告。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小娥)晨昏隨著淨悟做功課,稽首佛前,心裡就默禱祈求報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沉靜無聲、不出聲。如:「默而不語」。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成通?」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神祈求。如:「禱告」、「祈禱」。
書信中的敬詞。表盼望和請求。如:「盼禱」、「為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祕密的、暗中的。如:「潛心默禱」。晉.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五:「後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唐.杜甫〈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聽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臺灣舊有的習俗。在中秋夜時,婦女向神明點香默禱,表明欲測的事,而後請示拈香出門的方向,凡在路上所聽到的任何聲音,皆可以杯珓問神,以預測未來的吉凶。
焚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香。[例]焚香靜坐、焚香默禱
感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至誠通達而獲得回應。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線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木屑加香料所製成的細長如線的香。[例]點上線香,他在心中默禱,求神明保祐。
做功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僧尼誦經持咒追薦亡靈。《水滸傳》第六○回:「宋江依吳學究之言,守住山寨居喪。每日修設好事,只做功果,追薦晁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晨昏隨著淨悟做功果,稽首佛前,心裡就默禱祈求報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