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49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鼻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西遊記》第四九回:「鼻準高隆如嶠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灤陽消夏錄五》:「所蓄犬,忽人立怒號,兩爪抱持齧婦面,裂其鼻準,併盲其一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鼻子。《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五.灤陽消夏錄五》:「所蓄犬,忽人立怒號,兩爪抱持齧婦面,裂其鼻準,併盲其一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負責嗅覺及呼吸的器官。
開始的。如:「鼻祖」。
器物上隆起或突出供把握的部分。如:「門鼻」、「印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而尖的山。唐.張說〈遊洞庭湖〉詩:「平湖曉望分,仙嶠氣氛氳。」《西遊記》第四九回:「鼻準高隆如嶠聳。」
鼻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自覺詩〉二首之二:「結為腸間痛,聚作鼻頭辛。」《宋書.卷三一.五行志二》:「趙王倫既篡,洛中童謠曰:『虎從北來鼻頭汗,龍從南來登城看,水從西來何灌灌。』」
2.鼻子的尖端。也稱為「鼻尖」、「鼻端」。
3.鼻子。《西遊記》第六一回:「哪吒見說,將縛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頸項上,一把拿住鼻頭,將索穿在鼻孔裡,用手牽來。」《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見了蜈蚣蟲,就是指頭兒捺上了雙鍠鎖,不是知音不得聞。一個個都鑽到犀牛的鼻頭裡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儀禮要義.卷三三.喪服經傳六》:「絇者,屨鼻頭有飾,為行戒。」《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七回:「還要百十根綜纜,每根要吊桶樣的粗大,穿起錨的鼻頭來,纔歸一統。」
鼻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鼻梁下端高起處,靠鼻孔的尖端。也稱為「鼻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