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龍之子。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琴高》:「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
2.良馬。《西京雜記》卷二:「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浮雲,……一名龍子。」
麗紋石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meces elegans (Boulenger, 1887)
吻肛長最大可達9公分左右,尾長約為吻肛長的1.5倍以上;下眼瞼覆滿細小鱗片,頸粗不易分辨,全身鱗片光滑,身體肥胖形,四肢發達,後肢大腿內側有一不規則排列的大形鱗片區;幼體頭、體背面以黑色為底,上有5條金色縱紋延伸至尾巴基部,四肢黑色,尾部為鮮豔的藍色,隨著成長黑色部分會漸漸轉為淺褐色,金線及藍尾也會趨於不明顯或完全消失,成體體背面淺褐色,頭、體側面有紅色斑紋。
台灣、中國大陸南部及日本尖閣列島。
喜活動於中、低海拔的開闊草生地、及溪邊亂石雜草區;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形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卵生,產卵期約在5、6月,此時雌蜥會於石塊下挖洞產卵,每窩約可產卵7~9枚,雌蜥有明顯的護卵及護幼行為。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中國石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meces chinensis (Gray, 1838)
吻肛長最大可達13公分,尾長最大約為吻肛長的1.8倍;全身鱗片光滑,吻端鈍圓,身體肥胖形,四肢發達,各有5指(趾),指、趾側扁,各指(趾)均有爪,體鱗列數為24~25,尾部長且呈圓柱形,尾下有1列大形鱗片;體背面以灰褐色至欖褐色為底色,幼體於背部有4條淡色縱帶,體側有大形暗色或黃褐色的大型斑塊,尾部常帶有藍色,成體鱗片邊緣帶黑色,頭及頸部側面常為橘紅色,身體側面有暗色及淺色的斑點。
中國大陸南部及台灣。
喜活動於較開闊的草生地及樹林邊緣,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形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卵生,每窩約可產卵5~9顆,但也曾經發現有產下19顆卵的記錄,喜將巢穴築於石下或樹根下之土洞中,雌體有護卵及護幼的行為。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寬頭石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meces laticeps (Schneider, 1801)
全長約16.5~32.4公分;頭部大,身體粗胖型,全身鱗片光滑,四肢發達,尾部長且呈圓柱形,尾下有1列大形鱗片,成熟的雄蜥全身褐色,頭部特別大又寬,繁殖期時會轉為紅色,雌蜥體背面由頸側到尾基部有5條淡色縱紋,尾部藍到褐色,幼體體色較黑,上有5條淡色縱紋及1條藍色的尾巴。
北美東南部。
喜棲於潮濕的樹林及開闊區,地棲型,活動於樹林底層,常以倒木為藏身所在,日行性,以昆蟲,蠍子等小形節肢動物為食,也曾有上樹侵襲胡蜂巢以取食蜂蛹的記錄;4~5月為交配期,於5~7月間雌蜥會於倒木或落葉層下產卵,每窩可產6~16顆卵,約於6~8月時孵化,雌蜥有護卵的行為。img ver02_0186-01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蜥蜴的別名。參見「蜥蜴」條。
公孫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戰國時趙人公孫龍所著,六篇。其白馬論及堅白之辯,實為早期的理則學,在先秦諸子中,列為名家。
所羅門石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rucia zebrata (Gray, 1855)
全長最大可達70~80公分左右;頭部寬大,口吻部短而鈍圓,耳孔與眼睛約等大,體鱗很大,體鱗列數約36~38,四肢有力,趾爪極為發達,尾部可纏繞物體;頭部背面紅褐色,體背面以綠白色為底,上有不規則的褐色斑紋或暗色斑點,腹面白色。
只分布於所羅門群島一帶。
本種為現生石龍子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喜棲於熱帶雨林區,為樹悽型,尾部會纏繞樹的枝幹,以協助攀爬時的隱定性,夜行性種類,白天多藏身於樹洞中,草食性為主,喜歡吃天南星科的植物,生氣時會發出低嗚聲,為卵胎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中國石龍子臺灣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中國石龍子為體長約13公分,最大全長可達33 公分的蜥蜴。鱗片無鱗脊的臺灣中國石龍子,外表因此而顯得光滑。其幼體與成體體色不同,幼體體背黑色,背部及體側有許多淺褐色斑點,體腹部為淺褐色或乳白色,尾部末端則為藍色;體色會隨著成長而改變,體型也逐漸變得粗壯,成體體背轉為深褐色或灰褐色,鱗片邊緣為黑色,體側面則常有黑色或橘紅色的雜斑。臺灣中國石龍子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蜥蜴,曾經有一次產下19枚卵的生殖紀錄。
跳躍石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blepharus kitaibellii (Bibron & Bory, 1833)
全長最大約11公分;頭部小且窄,沒有可動的眼皮,眼睛上罩以由鱗片特化而成的透明「眼罩」,身體瘦長型,四肢短且細,額頂鱗兩片,身體中段的鱗列數為18~20;體背面以褐色為底,由鼻孔經眼睛、耳孔、體側到尾部有1暗色線條。
希臘、土耳其、塞浦路斯島、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約旦及西奈半島等一帶。
喜棲於半乾燥的地區,地棲性,以昆蟲、蜘蛛小形節肢動物為食,捕食時會悄悄的爬到比獵物高的地點,再突然的跳向獵物加以捕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台灣中國石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行性,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卵生,有一窩發現19顆蛋卵的記錄,雌體有護幼之行為,喜於墾地、較空曠的草生地或樹林邊緣活動,遇危險時會往草叢中逃逸,尾巴極易自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