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轉授、不傳達。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抑此三學以尚書為不備,謂左氏不傳春秋,豈不哀哉。」南朝宋.謝惠連〈祭古冢文〉:「為壽為夭,寧顯寧晦,銘誌湮滅,姓字不傳。」
2.不移動。《禮記.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漢.鄭玄.注:「傳,移也。」
不傳六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耳,六隻耳朵,指三個人。「法不傳六耳」指道法不可以說給第三個人聽。比喻事情極端祕密,不能給第三者知道。《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白臉兒狼說:『這話可法不傳六耳,也不是我壞良心,來兜攬你。』」
不傳之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輕易授示於人的訣竅、祕方或技術等。如:「這是家祖的不傳之祕,今先生幸而得之,盼能發揚光大之。」
非人不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適當的人就不傳授。《宣和書譜.卷一二.行書一.集句詩筆》:「大抵學者用筆有法,自古祕之,必口口親授,非人不傳。」
妙處不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微、奧妙的地方不是語言所能表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謝曰:『故當是其妙處不傳。』」宋.葛立方〈禮部尚書洪公皓挽歌詞〉:「妙處不傳今已矣,遙瞻遺像淚沾巾。」
六耳不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當著第三者傳道。比喻保密。《石點頭.卷六.乞丐婦重配鸞儔》:「六耳不傳道。吾兄若知,定先要挨一腳媒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散布、流傳。如:「傳染」、「傳播」、「宣傳」。《墨子.所染》:「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唐.韋應物〈廣陵遇孟九雲卿〉詩:「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此事鬧動了一個休寧縣,城郭鄉村,無不傳為奇談。」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亞聖」。相傳由他與門人所著《孟子》一書,專門闡述仁義道德的重要,對後世的思想影響很大。在〈萬章〉中,孟子強調古代的君王傳賢不傳子,故有堯禪讓位給舜,舜禪讓位給禹的事蹟。後世的王位傳承雖然改為父死子繼,但是如果不能順應天命,施行仁政,仍然無法長久保有天下。孟子舉商王太甲為例,太甲是太丁之子,成湯之孫,即位後便荒淫無度,因此被宰相伊尹放逐三年,直到他悔過修德,按照仁義做事,伊尹才將他迎接回來。後來原文中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句成語,從原義轉用來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
言簡意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官場維新記》第一六回:「袁伯珍這一席話,可謂現身說法,把近日官場中人所有不傳之秘(祕),都直揭出來,而且說得言簡意賅,把編小說的有餘不盡之意,都被他一氣說完,弄得從此擱筆,不能再說下去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