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失、不是。如:「冒天下之大不韙。」《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冒天下之大不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韙,是。全句比喻不顧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認為不對的事。也作「犯天下之不韙」。
犯天下之不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韙,是。犯天下之不韙指不顧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認為錯的事。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七.正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不容兩立。」也作「冒天下之大不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是。《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漢書.卷一○○.敘傳下》:「亡德不報,爰存二代,宰相外戚,昭韙見戒。」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對漢初君主提出各項治安策。賈誼在書中論到天下情勢,認為很多人都說如今天下已經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說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認為這些人並非愚者,看不清天下大勢,只是為了阿諛諂媚皇帝,所以故意說出和違背事實的話。這種行為,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然後躺在木柴上面,只因火尚未燒到,就覺得安,這是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危難的做法。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苟且偷安」,用來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
羅漢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闖兄,羅漢腳之別名也。近日樹旗聚眾,多以械鬥開端,非真有大志也。逞一朝之忿,冐不韙之名,身膏蕭斧,懵然未悟,可哀也哉!(海音詩) 參考書目註1. 維基百科:羅漢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6%BC%A2%E8%85%B3註2.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43。註3. 從台灣俗語看台灣歷史文化 http://www.tces.chc.edu.tw/alan/taiwan/h/h3/h33/h334.html臺灣文...
徐志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懼耶!可無懼耶!」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於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甚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