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01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代稱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九卿」。後用以指中央的九等高級官職,唯歷代名稱多所變更。《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自此以後,九卿六部的官,無一個不來拜望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高官。如:「上卿」、「卿大夫」、「三公九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九位。大寫作「玖」,阿拉伯數字作「9」。
表示多數、多次。如:「九死一生」、「九牛一毛」。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長樂:戴長樂。西漢時人,生卒不詳。宣帝寵臣,官任太僕。 (2) 廷尉: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後稱「大理寺卿」。 (3) 惲:音ㄩㄣˋ。楊惲 (?∼西元前54),字子幼,西漢華陰人,為司馬遷外孫,楊敞之子。宣帝時,因功受封為平通侯。後為怨家所告,被處以腰斬之刑。 (4)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5) 單于:音ㄔㄢˊ ㄩˊ,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6) 見殺:被殺。 (7) 不肖:不賢,沒有才能。 (8) 大臣為畫善計不用: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畫,設計、籌謀。 (9) 身無處所:無容身之處,意指死亡。 (10) 令:假...
門可羅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際,往日川流不息的賓客也就消失無蹤了。同樣的,歷史上有位翟公,他是漢文帝時的大臣,曾經任職廷尉,為九卿之一,位高權重。在他任官期間,每天家中賓客亦是絡繹不絕,把大門擠得水洩不通。但當他失去官職後,就不再有人造訪,門外冷冷清清,空曠得似乎可以張開用來捕捉鳥雀的大網。後來,他又官復原職,昔日的賓客又再度登門了。這一失一得、一貧一富交替所形成的不同景況,讓翟公看透了世情,識清了這世態炎涼。《史記》作者司馬遷以翟公的這段史實,表達了對官場中人情冷暖之感慨,更說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意思是說:像汲、鄭這樣出色的人,都會遇到這種冷暖的待遇,何況是一般人呢?司馬遷恐怕...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脩務》1>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養其欲也;聖人踐位者,非以逸樂其身也。為天下強掩弱,眾暴寡,詐欺愚,勇侵怯,懷知而不以相教,積財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齊一之。為一人聰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內,故立三公九卿以輔翼之。絕國殊俗,僻遠幽閒之處,不能被德承澤,故立諸侯以教誨之。是以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二七.日者列傳》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長安東市。宋忠為中大夫,賈誼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賈誼曰:「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閒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凶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宋忠1>、賈誼2>瞿然3>而悟,獵纓4>正襟危坐5>,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6>觀於世,未嘗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治理。晉.桓溫〈上疏陳便宜七事〉:「古以九卿綜事,不專尚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近世有兩人,朗悟士也,性多營綜。」
聽天由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天由命」原作「聽天任命」。孔臧是西漢魯人,孔子十一代孫。西漢文帝時,孔臧嗣蓼侯,遷博士,拜太常,歷位九卿。西漢初年,各家學說不一,對儒家思想解釋不同。孔臧對此極為不滿,因此上書皇帝,乞為太常博士,以為紀綱古訓,使後人治學時有所依循。孔臧共作賦二十四篇。在〈鴞賦〉之中,孔臧藉著屋頂上聚集了不祥的飛鴞,來辨明吉凶禍福之理。他認為禍福本非命中注定,所以沒有常規可循,乃是按照每個人的行為,而得到相對的報應;與其汲汲於趨吉避凶的迷信,不如聽憑天意,自然發展,而一個人只要能夠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居仁行義,又何必憂慮上天會降下災禍?後來「聽天由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任憑天意及命運而自然發...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乃使光祿大夫范昆、諸輔都尉及故九卿張德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斬首大部或至萬餘級,及以法誅通飲食,坐連諸郡,甚者數千人。數歲,乃頗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復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