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品     
瀏覽人次:1849 收藏人次:0
1.人的品格。《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2.人的面貌、儀表。《文選.沈約.奏彈王源》:「源雖人品庸陋,冑實參華。」《紅樓夢》第七回:「那寶玉只一見秦鐘人品,心中便有所失。」
    
瀏覽人次:21725 收藏人次:2477202
5.人的德性。如:「人品」、「學品」。
    
瀏覽人次:13414 收藏人次:28027239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66732 收藏人次:4476438
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風晦冥之時多。」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也作「光霽」。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61396 收藏人次:2563547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46991 收藏人次:4881029
「沽名釣譽」係由「沽名」及「釣譽」二語組合而成。
「沽名」在《廙別傳》中可見。三國時期的劉廙,見到弟弟劉偉與魏諷交好,就勸諫他說:「結交朋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於學習別人的賢能之處。然而現在的人只知道結黨營私,不論人品,完全違背聖人的教誨。我看魏諷這個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虛浮而不切實際,是個故意做作以謀取名聲的人。我勸你要謹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來了!」但是劉偉沒有聽從,後來魏諷果然謀反,劉偉也牽連被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38662 收藏人次:1873235
非但不以為怪,甚至還討價還價,連一點小錢都要斤斤計較,和一般的買賣無異。這樣的婚姻,由於不注重對方的人品教養,通常都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提醒子孫不可不慎!「銖錙必較」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31809 收藏人次:2270052
東漢有個讀書人梁鴻,個性耿介。因為世道混亂,不願侍奉權貴,所以放棄作官。娶了妻子孟光後,兩人就移居吳地,依托在大戶人家皋伯通家中,受雇為人舂米。每當梁鴻工作結束回到家中,妻子總是準備好了食物,用食盤端到他面前,並高舉至與眉齊,不敢與丈夫平視,充分表現出對丈夫的敬愛。由於她這樣的舉動,也讓皋伯通察覺到梁鴻的人品必有過人之處,絕非泛泛之輩,而對他另眼看待。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舉案齊眉」,用來比喻夫妻相敬如賓。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28613 收藏人次:1428330
參考詞語︰八窗玲瓏注音︰ㄅㄚ ㄔㄨㄤ ㄌ|ㄥˊ ㄌㄨㄥˊ漢語拼音︰bā chuāng líng lóng釋義︰即「八面玲瓏」。見「八面玲瓏」條。
01.《朱子語類.卷一二○.朱子.訓門人》:「而今須是要打破那黑底虛靜,換做個白底虛靜,則八窗玲瓏,無不融通。」
02.明.呂坤《呻吟語.卷上.人品》:「行事八窗玲瓏,毫無遮障,則見者服,聞者信。」 參考詞語︰玲瓏八面注音︰ㄌ|ㄥˊ ㄌㄨㄥˊ ㄅㄚ ㄇ|ㄢˋ漢語拼音︰líng lóng bā miàn釋義︰即「八面玲瓏」。見「八面玲瓏」條。
01.宋.饒節〈送趙廉訪〉詩:「飛來之峰可圖寫,畫工搖筆不敢下。玲瓏八(面)尚能摩,萬古冷泉那可畫!」
...
日新月異     
瀏覽人次:28330 收藏人次:777800
在古代的儒者,認為一個人應敦品勵學才可成為身心兼修的大家。特別是對品德的涵養,更是古人所重視的。所以在《禮記.大學》中,有一段記錄個人品德修養的銘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說:「如果能夠一天使品德更新,那就能天天使品德更新,且一直持續不斷地更新。」《書經》的〈康誥〉篇說這是「鼓勵人民振作、自新。」《詩經》也說:「周朝雖是一個舊的國家,但在文王的治理下,卻能自新品德並且德化其人民,使得國運呈現嶄新的氣象與發展。」因此,君子無不盡力修養自己的品德,以期能達到完善的境界,進而領導國家走向康莊富強。典源只見「日新」,後來更見結合「月異」之「日新月異」一語,用來形容發展或進步快速,不斷出現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