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5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削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力量或勢力減弱。漢.王符《潛夫論.慎微》:「楚莊齊威,始有荒淫之行,削弱之敗,幾於亂亡。」唐.杜甫〈過郭代公故宅〉詩:「群公有慚色,王室無削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減弱。如:「削滅」、「削弱」、「國勢日削」。《孟子.告子下》:「魯之削也滋甚。」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一.六國》:「魏不用公子無忌,故國削以至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侵害、削弱。《左傳.襄公十七年》:「宋華閱卒,華臣弱皋比之室。」《文選.賈誼.過秦論》:「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隸。"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艾瑞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
增強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代幣後,若不再繼續給予獎金來增強,則代幣的激勵作用便會逐漸降低,學生表現該行為的頻率也會跟著逐漸削弱。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增強理論Keyword:reinforcement theory 參考資料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三版)。台北市:高等教育。P.336-338(註一)教育心理學(張文哲譯)(2005)。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重修版),P.164。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註三)
才高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高八斗」原作「八斗之才」。謝靈運是晉宋間的詩人,謝玄的孫子,襲封康樂公,後世又稱為謝康樂。謝氏是東晉以來的名門高第,謝靈運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學甚佳,自幼就受到賞識,長大後極欲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後來劉裕代晉自立,國號宋,對於謝氏,劉宋雖仍採取拉攏的態度,實際上則漸漸地削弱謝氏的特權地位。謝靈運在政治上失意後,轉而寄情於老莊思想與山水景物之間。當時流行玄學思想,文學作品也以玄言詩為主,但受限於體材及作者才能,玄言詩被人評為平淡枯躁,即使點綴了幾句山水詩句,也難以改變其呆板的本質。直到謝靈運集中力量,刻畫山水景物,才為南朝詩壇開展新的氣象。他的山水詩,大部分成於永嘉太守任內,其語言富麗精工...
迫不及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抗,至中葉以後漸成禍患。唐德宗時,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過世,他的兒子李惟岳想要繼承父親的職位。因德宗想削弱節度使的勢力,便不答應。有大臣向他上諫說:「李惟岳現已掌握父親的勢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會作亂。」德宗聽了說:「這些叛賊原來根本沒有本錢作亂,都是假我的名號,佔我的土地,聚眾為害。如果一直照著他們的意思,將來不是會更亂嗎?李惟岳是一定會作亂的,任不任命都一樣。」仍然堅持不允許。後來李惟岳果真集結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等起兵叛亂。雖然不久後,這場亂事就被其他節度使平定,但之後又有不少節度使叛亂,使得國家好幾年兵連禍結,動盪不安。王夫之認為一般人在看這段...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方疲倦、實力削弱時,再予以痛擊。《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烽火幸通,勢及并力,以逸待勞,兵之利者也。」《三國演義》第五○回:「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也作「以佚待勞」。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山倒海」原作「迴山倒海」。袁山松,東晉陳郡陽夏人。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在他寫的《後漢書》中,有一段記載東漢最後一位皇帝獻帝的事蹟。獻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於董卓,後曹操以援救漢室之名討伐董卓。接著曹操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得勢後,漸次削弱諸雄的權力,手握國家大權,他架空獻帝,勢力日漸強大,以「迴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權移轉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認為,曹操以仿效堯、舜禪讓的美名,逼獻帝授權,實為竊國,與盜賊無異,毫無仁義可言。後來「排山倒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耗費、削弱。《莊子.則陽》:「其聲銷,其志無窮。」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三折:「典了莊宅,賣了田土,銷乏了幾多錢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