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5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的事。《文選.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定海內者無私讎,勿以前事自疑。」《三國演義》第四回:「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身碎骨矣。』」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依據。《戰國策.趙策一》:「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唐.陳子昂〈諫用刑書〉:「臣讀漢書至此,未嘗不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伏願陛下念之。」
前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過去的經驗教訓為借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濃縮。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條。01.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三.兩帝捕盜法不同》:「同一捕盜也,一則法愈嚴而盜愈多,一則法稍疏而盜易散,此亦前事之師也。」
前事不忘,後事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忘記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今後行事的警戒。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條。01.《晉書.卷四八.閻纘列傳》:「漢高皇帝數置酒於庭,欲廢太子,後四皓為師,子房為傅,竟復成就。前事不忘,後事之戒。」前事之師"> 
前事不忘,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條。01.《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平憲王》:「昔象封有鼻,不任以政,誠由愛深,不忍揚其過惡。前事之不忘,來事之師也。」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 
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龜,大龜。比喻可資借鑒的事物。「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指不忘過去的經驗教訓,後世子孫可以用作行事的借鑒。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條。01.晉.劉琨〈勸進表〉:「昔惠公虜秦,晉國震駭,呂郤之謀,欲立子圉,外以絕敵人之志,內以固闔境之情,……前事之不忘,後代之元龜也。」前事不忘,後事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奉養。如:「事奉父母」。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過去的、較早的。與「後」相對。如:「前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云:「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乃家矣,何更歸焉?」王笑曰:「卿本人間,家非在此。」生忽若惛睡20>,瞢然21>久之,方乃發悟前事,遂流涕請還。王顧左右以送生,生再拜而去,復見前二紫衣使者從焉。至大戶外,見所乘車甚劣,左右親使御僕,遂無一人,心甚歎異。生上車,行可數里,復出大城。宛是昔年東來之途,山川原野,依然如舊。所送二使者,甚無威勢,生逾怏怏。生問使者曰:「廣陵郡22>何時可到?」二使謳歌自若,久乃答曰:「少頃即至。」俄出一穴,見本里閭巷,不改往日,潸然自悲,不覺流涕。二使者引生下車,入其門,升自階,己身臥於堂東廡之下。生甚驚畏,不敢前近。二使因大呼生之姓名數聲,生遂發寤如初。見家之僮僕擁篲23>於庭,二客濯足於榻...
毋忘在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春秋時齊國內亂,齊桓公曾遭難逃亡到莒國,後來當上了齊君。有一回,鮑叔向桓公敬酒,勸桓公:「勿忘出奔在於莒也。」見《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後用以比喻不忘前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