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笑。如:「之以鼻」。《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
1.形容笑的聲音。如:「的笑」。
2.形容撕紙的聲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他可敢的扯做了紙條兒。」
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鼻子裡發出冷笑。表示不屑、鄙視。如:「他每每大言不慚,惹得眾人對他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笑聲或擦撞聲。《老殘遊記》第二回:「那荷葉初枯,擦的船價響。」
2.敦厚老實的樣子。唐.劉禹錫〈送李策秀才還湖南因寄幕中親故兼簡衡州呂八郎中〉詩:「一揮出滎陽,惠彼氓。」也作「蚩蚩」。
3.喧擾紛亂的樣子。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八首之二○:「玄天幽且默,群議曷。」也作「蚩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突然發出的笑聲。如:「她噗一笑。」也作「噗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笑、嘲笑。《隋書.卷七三.循吏傳.梁彥光傳》:「豪猾者聞彥光自請而來,莫不笑。」《三國演義》第一八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笑。乃終日悶悶不樂。」也作「蚩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笑聲或水、氣擠出的聲音。《文明小史》第一○回:「周師韓聽了,鼻子裡撲一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不屑。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齊世有席毗者,清幹之士。官至行臺尚書,鄙文學。」《隋書.卷六九.王劭傳》:「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所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嘲笑指摘。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一:「今人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因血液內二氧化碳增多而引起的生理現象。人在疲倦或想睡覺時,張口深深吸氣,然後呼出的反射動作。也作「哈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方言。指嘴裡發出「」聲作信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