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3.1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界對物種的選擇。在自然界中,只有能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並繁衍後代,這種選擇是取決於自然的力量,故稱為「天擇」。
物競天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種互相競爭,適應自然者則生存,不適者淘汰。為達爾文進化論所提出的主要觀念。
天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末期英國學者馬爾薩斯(Robert Malthus, 1766~1834)在其名著〔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中,提出了人口數量的增加,往往超過了自然所能提供的生存物質的供給。人口數量的增加,常常是在戰爭、瘟疫的節制下,得以平衡。英國進化論學者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於一八五九年出版〔物種源始〕(The Origin of Species)進一步提出了自然中每一物種的生殖,都超越了自然所能提供的生存所需物質。因此同一物種間、物種與物種間的互相競爭,在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天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於加拉巴哥群島上研究時,發現許多相同種類的鳥,在不同的島嶼卻有各種不同形狀的鳥喙,經整理並歸納各類型的鳥喙與食性上的差異後,提出「天擇說」的觀點來解釋生物發生演化的原因。主要的觀點如下: (1)個體差異: 任何物種,其性狀在個體間有時會有差異,而由於此性狀的不同,使得每一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也不相同。 (2)過度繁殖: 相同物種若其族群的個體數過多時,其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或空間便感到不足。 (3)生存競爭: 此時個體為了求生存,彼此間會產生競爭,來獲得足夠維持生活的資源。 (4)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而競爭的結果,使得較能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下來,並有較高的機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挑選。如:「選擇」、「擇偶」、「擇期」、「擇善固執」、「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宗教上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數目極大。如:「天價」。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內完成。」
色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正常辨色力者更有優勢。不少研究指出,色盲者在光線較弱時視力較強,並且更擅長識別特定顏色的偽裝。這在天擇說上可解釋先天性紅綠色盲在人群中驚人的高發率。 發生原因眼睛之所以能辨識顏色,是由於眼睛存在三種能辨色的椎狀細胞,這三種椎狀細胞分別能吸收不同波長範圍的光,分別是藍、綠、紅(即光的三原色)。當椎狀細胞受到損傷或發育不全時,就有可能造成色盲。以發生原因來分,色盲可分為先天性色盲和後天性色盲。先天性色盲多為紅綠色盲,對於紅綠辨色有障礙。大部分與顏色辨識有關的基因多位於X染色體上,且為隱性遺傳。由於人類辨識顏色的基因是來自X...
演化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明生物演化的學說或原理,稱為「演化論」。如達爾文所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學說。
進化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物競天擇的理論說明萬物進化途徑、原因的學說。由英國達爾文創立。
地球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球及生物、無生物的演化歷史。如:「從整篇地球史中,可以印證達爾文物競天擇的理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