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47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審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查處理。《金史.卷一一.章宗本紀三》:「求直言,避正殿,減膳,審理冤獄,命奏事於泰和殿。」《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堂規式》:「堂上公事,及審理詞訟,如有尊客賜顧,聽事吏須婉詞回覆。」
公開審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院審判時,一任當事人、訴訟關係人以外的第三人到場旁聽的主義。
公開審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院開庭審理訴訟案件時,除訴訟當事人、關係人之外,任何第三者亦可到場旁聽。也就是說整個訴訟程序的進行,是完全公開的。
直接審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院對於當事人及證據須親自審理推究,作為裁判基礎的訴訟資料。相對於間接審理主義而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問案件。如:「審問」、「審判」、「審理」、「審案」。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貉,音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語出《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
一成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後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後,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後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行,不得赦免。因為一旦犯罪成立,刑罰就會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後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從不改變。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武后稱帝時,周興和來俊臣同時擔任審理訟案的司法官,都是當時有名的酷吏。天授年間,有人控告周興有意謀反,於是武后下詔要來俊臣審問周興,周興不知此事。來俊臣趁著和周興一起吃飯時,問周興道:「犯人不肯承認罪行時,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對付他們?」周興說:「這容易,你拿一個大甕,在四周升炭火將它烤熱,命令犯人站在裡面,還怕他們不俱實招供。」來俊臣聽了,立即命人取來大甕生火。等準備好,他站起來跟周興說:「朝廷送來公文要我審問你,現在請你進入這個甕中吧!」周興嚇得立刻跪在地上叩頭,老實的招認罪行。後來「請君入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也用來比喻使人陷入已設計好的圈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審理訴訟案件的場所。如:「法庭」、「開庭」、「民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