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慰問     
瀏覽人次:5540 收藏人次:206054
慰問候。如:「慰問傷患」。也作「慰存」。
慰問     
瀏覽人次:1182 收藏人次:0
安慰、問候受難者及其家屬時所贈予的錢財。如:「今天他到醫院問候受傷警員,並贈予一筆慰問金。」
    
瀏覽人次:12554 收藏人次:2775556
安撫,用言行或物質等使人寬心。如:「慰問」、「勸慰」。《詩經.邶風.凱風》:「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生兒如此,足慰人意。」
    
瀏覽人次:11326 收藏人次:6625708
5.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
塞翁失馬     
瀏覽人次:78395 收藏人次:3295680
邊塞附近有戶善於養馬的人家,某天,家中的馬兒忽然跑到胡地去了,鄰人們都前來安慰。父親卻不在意地說:「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怎知不會帶來什麼好運呢?」過了幾個月,那走失的馬居然帶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鄰人都來道賀。但是父親卻說:「這也不必太高興,怎知不會是災禍的前兆呢?」果然不久,兒子在騎馬時跌斷了腿,鄰人又趕來慰問。父親說:「腿跌斷了,怎知不是我們的福氣呢?」過了一年,胡人入侵,當地年輕人都被召去作戰,大多數人不幸戰死,兒子卻因為瘸腿,保全了性命。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或「塞翁失馬」,用來比喻因禍得福。
弔唁     
瀏覽人次:36773 收藏人次:1334952
弔祭並慰問喪家。如:「他專程前往死者家中弔唁。」也作「弔喭」。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35750 收藏人次:4224210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瀏覽人次:32796 收藏人次:5702299
3.拜訪、慰問。如:「拜望」、「探望」。
節哀順變     
瀏覽人次:29267 收藏人次:173623
抑制悲哀、順應變故。常用為弔唁慰問之詞。語本《禮記.檀弓下》。[例]人死不能復生,你還是節哀順變吧!
昭然若揭     
瀏覽人次:25472 收藏人次:2819882
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顯而易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