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3.70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慰問遭遇不幸的人或團體。《左傳.莊公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弔焉。」唐.韓愈〈後廿九日復上書〉:「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慰問。如:「慰勞」、「勞軍」。《儀禮.覲禮》:「北面立,王勞之,再拜稽首。」宋.張舜民〈打麥〉詩:「曲終厭飫勞童僕,豈信田家未入脣。」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鎮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餘人,獨與迪翔步而入。堂戶卑庳,姥出迎,分庭抗禮,慰問周至。」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唐.陸贄〈慰問四鎮北庭將吏敕書〉:「卿等宜遞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攜。……一勞永逸,固不合辭。」
盤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盤根錯節」的原義是樹根盤屈,枝節交錯;也可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東漢虞詡因曾得罪大將軍鄧隲,鄧隲一直等待時機想要報復。不久朝歌一帶發生暴亂,鄧隲故意陷害虞詡,讓他被派到朝歌當縣長。虞詡的親友都來慰問他,虞詡反而笑著說:「有操守的臣子,遇到難辦的事不會逃避;就像砍樹時,如果沒有遇到長得盤根錯節的樹木,又怎能顯出斧頭的鋒利呢?這正是我立功的好時機,我很奇怪諸位因此來慰問我。」果然虞詡上任後,一舉平定了朝歌的動亂。後來「盤根錯節」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慰問喪者家屬。通「唁」。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北齊.劉晝《劉子.卷一○.正賞》:「昔者仲尼先飯黍,侍者掩口笑;子游揚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慰問、關心。[例]存恤、存候、存問
慰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慰問、問候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衍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未生病之前,神情威猛似虎,生病之後變得十分消瘦,骨架露出,像木柴一樣。「骨瘦如柴」亦作「骨瘦如豺」,《埤雅.卷一八.釋獸》︰「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豺是一種骨架露出看起來像細瘦的動物。「骨瘦如豺」,也可用以形容人非常消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到喪家慰問祭奠。同「弔」。如:「吊祭」、「哀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