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擯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貶逐、流放。如:「古時做官的人,一有罪過,常遭擯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貶降、革職。如:「罷黜」。《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唐.柳宗元〈封建論〉:「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獎。」
2.擯除、排斥。《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以綏定王家。」唐.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學老子者則黜孔氏,道不同,不相為謀。」
3.廢免、廢除。《國語.晉語一》:「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既黜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猶弗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遺棄、排斥。如:「擯於門外」、「擯而不用」。《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唐.章懷太子.注:「擯,斥也。」
2.導引。通「儐」。《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