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論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論辯是指在學校追求自主性的過程中,經常須透過論證作出相關的決定,且這些決定中的許多因素通常具有正反兩面的陳述。面對自主性的要求,決策者應當對這些陳述一一討論,並作出適當的決定
   德國教育學者派珅(Harm Paschen)在一篇題為[教育論辯的重要性:權衡自主性條件的重要](Zur Gewichtung pädagogischer Argumente:Gewichtungskonpetenz als Autonomiebedingung)的論文中指出,在追求自主性的歷程中,教育學者應面對教育政治上有關的各種可能性。他首先區別以國家為主的學校與自由學校兩種類型,進而以四種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言語爭論。如:「辯論」、「抗辯」、「強辯」。
能言善道的。如:「辯士」、「辯才無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論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自據理說明自己的看法,並駁斥對方的缺失。如:「關於這件提案,應由持正、反意見的雙方進行論辯,再交由大會表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