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8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晏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寧、平靜。《漢書.卷七二.王吉傳》:「布政施教,海內晏然。」唐.王昌齡〈風涼原上作〉詩:「海內方晏然,廟堂有奇策。」也作「晏如」。
2.悠閒安適的樣子。《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樊英傳》:「雖在布衣之列,環堵之中,晏然自得。」《紅樓夢》第七一回:「今得晏然復聚於庭室,自覺喜幸不盡。」也作「晏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晴無雲。如:「天清日晏」。
晚、遲。如:「晏起」。
安。如:「晏居」、「晏樂」、「海內晏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紛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事物紛至而沓4>來,豈足以亂吾之知思5>!而宜不宜、可不可之幾6>,已判然7>於胸中矣。如此則此心晏然,有以應萬物之變而何躁妄之有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 (2) 儼然:矜莊的樣子。 (3) 肅然:嚴謹恭敬的樣子。 (4) 沓:音ㄊㄚˋ,重覆。 (5) 知思:智慧想法。知,音ㄓˋ,同「智」,智慧。 (6) 幾:音ㄐ|,預兆、細微的跡象。 (7) 判然:清楚分辨。〔參考資料〕 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據《攻媿集.卷五二》引)高宗皇帝將行內禪,聖意謂一時大典冊,不可輕屬,召為翰林承旨。禪位之詔,登極之赦,尊號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紛至沓來...
驚濤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唐順之《荊川先生文集.卷一一.書錢遇齋高尚卷》:「譬如賈人歲歲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既抵于岸,而得晏然。」
安居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謂人民生活安定和樂,且喜好自己的工作。《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一家正安居樂業;不想安祿山兵亂,潼關失守,天子西幸。」也作「樂業安居」、「安土樂業」、「安家樂業」。
安之若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陽陽如常、 談笑自如、 顏色不亂、 神色自若、 從容不迫、 處之泰然、 晏然自如、 面不改色、 若無其事、 神態自然、 陽陽自若、 安然自得、 處之有素、 習以為常 相反詞 5.例句他任職多年,對上司吹毛求疵的壞脾氣,早已安之若素,不感驚訝。
偃武修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卷四八.楊素列傳》:「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雖復外夷侵叛,而內難不作,修文偃武,四海晏然。」 02.《三國演義.第九八回》:「陛下初登寶位,未可動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設學校,以安民心。」 參考詞語︰文修武偃注音︰ㄨㄣˊ ㄒ|ㄡ ㄨˇ |ㄢˇ漢語拼音︰wén xiū wǔ yǎn釋義︰即「偃武修文」。見「偃武修文」條。 01.唐.王啟〈武關賦〉:「蓋以文修武偃,國泰時雍,濬四溟而作塹,廓八極以為墉。」 02.《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周朝,自武王伐紂,即天子位,成康繼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畢公、史佚等一班賢臣輔政,真個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參考詞語︰武偃文修...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三為百里宰,已過十餘年。只歎官如舊,旋聞邑屢遷。  魚鹽濱海利,薑蔗傍湖田。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喜於廣陵拜覲家兄奉送發還池州  青青連枝樹,苒苒久別離。客遊廣陵中,俱到若有期。  俯仰敘存歿,哀腸發酸悲。收情且為歡,累日不知饑。  夙駕多所迫,複當還歸池。長安三千里,歲晏獨何為。  南出登閶門,驚飆左右吹。所別諒非遠,要令心不怡。 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應制  決勝文場戰已酣,行應辟命複才堪。旅食不辭游闕下,  春衣未換報江南。天邊宿鳥生歸思,關外晴山滿夕嵐。  立馬欲從何處別,都門楊柳正毿毿。 送張侍禦秘書...
晏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安寧、平靜。《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非常之原,黎民懼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文選.曹操.求自試表》:「方今天下一統,九州晏如。」也作「晏然」。
2.悠閒安適的樣子。《文選.嵇康.幽憤詩》:「與世無營,神氣晏如。」《文選.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也作「晏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