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曹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事莊公,與齊作戰,三戰皆敗。後齊魯會於柯,沬以匕首劫齊桓公,迫使歸還其戰時所失各地,因而立下大功。也稱為「曹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輩。相當於口語的「們」。如:「吾曹」、「爾曹」。
古代官員辦公的地方,也指官員。如:「部曹」、「功曹」。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春秋時衛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淇縣。
2.微明之光。《易經.豐卦.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周易音義》:「沬,微昧之光也。」
一鼓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不詳。事莊公。齊魯會於柯,曹劌曾以匕首劫齊桓公,迫使歸還其戰時所失各地,因而立下大功。《史記》作「曹沬(ㄇㄟˋ)」。劌,音ㄍㄨㄟˋ。 (4) 馳:驅車追擊齊師,乘勝追擊之意。 (5) 轍:音ㄔㄜˋ,車輪駛過的痕跡。 (6) 克:戰勝。 (7) 故:緣由、原因。 (8) 靡:音ㄇ|ˇ,倒。此處「旗靡」引申為兵敗潰散的意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策劃、考慮。如:「圖謀」。《史記.卷八六.刺客傳.曹沬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宋.曾鞏〈宜黃縣學記〉:「天子圖當世之務,而以學為先,於是天下之學乃得立。」
椎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1>之心,切慕2>此耳。何圖3>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4>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注解〕 (1) 區區:自稱的謙詞。 (2) 切慕:十分愛慕。指愛慕范蠡、曹沬為君雪恥之事。 (3) 何圖:何曾預料。 (4) 陵:李陵(?∼西元前74),字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十餘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其全家。李陵居匈奴二十餘年後去世。
較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顯、顯著。《史記.卷八六.刺客傳.曹沬等傳.太史公曰》:「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
曹劌論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一鼓作氣。曹劌,春秋魯人曹沬。他認為作戰全憑勇氣,擂第一通鼓,戰士勇氣旺盛,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振作勇氣。如:「這場比賽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要像曹劌論戰──一鼓作氣。」
怒形於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的憤怒顯現在臉上。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七.子夏蹴酒》:「子夏怒形於色,舉足蹴其二。」《東周列國志》第一八回:「曹沬右手按劍,左手攬桓公之袖,怒形於色。」
叩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1>之心,切慕2>此耳。何圖3>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4>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注解〕 (1) 區區:自稱的謙詞。 (2) 切慕:十分愛慕。指愛慕范蠡、曹沬為君雪恥之事。 (3) 何圖:何曾預料。 (4) 陵:李陵(?∼西元前74),字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匈奴十餘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其全家。李陵居匈奴二十餘年後去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