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3.92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歌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兼具音樂、歌唱、舞蹈的戲劇。
藝霞歌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60至1980年代初期活躍於臺灣娛樂界,是頗具代表性的綜藝表演團體。藝霞歌舞劇團於民國四十九年(1960)成立,至民國七十四年(1985)結束,二十多年間未曾間斷作定期的演出,為台灣的娛樂事業貢獻良多。該團創辦人王振玉先生,其六妹王月霞女士為藝術指導及編舞。劇團最初名為「芸霞歌舞劇團」,由王月霞的老師林香芸女士協助,負責訓練及節目的排練,隔年(1961)起才由王月霞獨立負責舞臺方面事務,其兄負責行政事務。該團藝霞歌舞劇團之性質類似日本「寶塚歌舞劇團」,成員統一為女性擔任節目中所有角色。團員經嚴格訓練後開始演出,並作全省的巡迴表演約需兩年時間。採單期制,自成團起每兩年招考團員一次,共招...
薄伽梵歌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劇名。為南印度古典民俗表演的重要節目之一,是歌舞劇形式,於坦索柔爾(Tanjore)地方之春季節慶活動中演出。集歌唱、音樂和舞蹈於一體之歌舞劇,其表演程序是:一、合唱者與鼓手逐一介紹劇中之角色人物出場;二、舞蹈先由小丑出場,象神(Ganesha)隨後,接著由國王侍者上演;三、國王或劇中的英雄人物做最後出場的表演者。整體舞劇形式和風格與梵文之傳統歌舞劇如藥叉默劇(Yaksha- Gana)、泰魯克庫圖舞劇(Teruk-kuttu)、維提舞劇(Vithi Nataka)有共同相似之處,至今漸為現代化形式所代替。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宮尾慈良《亞洲舞踊的人類學》1987。
斯里蘭卡國家歌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70年,團長為嘉倫斯.戴維納(Clarence Delwela)。舞團有二十八位職業舞者與樂師,代表該國至國內外參加各國藝術節演出,舞團負有傳遞該國文化的傳承責任,因此演出的舞碼與該國的宗教傳統(回教)、歷史傳說、儀式祭典有關。由於斯里蘭卡文化受印度影響深遠,故很多舞蹈或神話題材都與印度的兩部史詩「羅摩衍納」、「摩訶婆羅多」有關,而舞蹈的手勢動作更是源自印度的「手印」〔見(Mudra)〕。舞蹈的音樂為著名的甘美朗樂器,舞者皆能歌善舞,團長本身即為著名的「軍隊文化舞團」經理人,來自坎地的貴族家庭,並且擁有自己的舞團。他本人除致力於舞團的提昇,更深入斯里蘭卡偏遠地區採風,研究該地的...
第七屆香港亞洲藝術節1982。
卡瑪節歌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德干半島(Deccan Pen.)在卡瑪節(Kama Festival)演出的舞蹈與歌唱。卡瑪是愛神,印度的邱比特,此春季節慶乃為尊崇克里希納(Krishna)和他的愛侶拉達(Radha);節慶之表演則採用Lavani(即一般民俗歌曲)以及著名的特殊類型Saval合併稱呼。其歌唱劃分為兩部:一部叫做Turai,吟唱克里希納的問題(或回答);另一部叫做Kalki,吟唱回答(或問題),由拉達向她的「主」敘述。歌唱或多或少有即席成份,不過一齣具使命感的表演,都會在演出前做預演。這種表演,簡單而通俗,也有許多現成版本,由職業舞蹈演員巡迴團體提供。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十分、猛烈。如:「劇痛」、「劇烈」、「劇毒」、「劇寒」、「劇暑」。
戲。如:「話劇」、「劇情」、「喜劇」、「悲劇」、「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詞的曲子。如:「歌曲」、「歌詞」、「歌謠」、「兒歌」、「流行歌」。
唱。如:「歌唱」、「高歌一曲」。
頌揚。如:「歌頌」、「歌功頌德」。
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舞蹈表現內容和情節的戲劇形式。
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歌唱與舞蹈。《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歌舞入鄴城,所願獲無違。」《三國演義》第八回:「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
2.遊逸安樂。《左傳.莊公二十年》:「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