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死亡率     
瀏覽人次:348 收藏人次:0
在一定地區,一定時間內的死亡人數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原因別死亡率     
瀏覽人次:1437 收藏人次:0
  世界衛生組織依疾病的種類製訂出國際疾病死因分類表。各國依此,統計出原因別死亡人數,並依死亡人數計算出原因別死亡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一年內由於某一原因死亡的人數/年中人口數×100,000
  原因別死亡率是指每十萬人中,在一年內因某一原因而死亡之人數。此率可以看出總人口因某一原因所致的損失之一總括性指標。因此成為許多疾病或傷害的防治計畫基礎,也是這些計畫成敗的評價基準。
年齡別死亡率     
瀏覽人次:702 收藏人次:0
  某一年齡層在特定一年內的死亡率,通常以每千人的死亡數來表示,其計算方式如下:
  年齡別死亡率=(一年內某一年齡層所有死亡數/該年某一年齡層平均(年中)人口數) × 1000‰
  一般年齡別死亡率在5~12歲左右的年齡層最低,在嬰幼兒以下年齡層,隨年齡減少而遞增,在青少年以上年齡層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死因別死亡率     
瀏覽人次:553 收藏人次:0
  同一地區,某一段時間內,全人口當中死於某種疾病的所有死亡率,一般以每10萬人口為單位。其計算公式如下:
  死因別死亡率=(一年內死於某種疾病的所有死亡數/該年平均(年中)人口數)× 100,000/十萬
  例如,台灣地區民國83年(西元1994年),排名十大死因中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其死因別死亡率即為110.48/每十萬人口。
死亡率     
瀏覽人次:416 收藏人次:0
  粗死亡率一般簡稱為死亡率,它和粗出生率同為人口動態的重要因素,也是採用較粗略的資料,使得大多數國家可以取得並計算,以便比較。其計算方法為某一國家或區域內在一年中之死亡人數除該國或該區域年中人口總數,再乘以一千。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粗死亡率=(一年內死亡人數/年中人口總數)×1,000
  粗死亡率的缺點是容易受到人口年齡組成的影響。當人口趨於穩定時,死亡率會在千分之十左右呈微幅波動。而年輕且衛生環境進步的人口,其死亡率則會低於千分之十。一般農業社會或生存及衛生環境較差之人口,其死亡率會高達千分之四十或以上。碰到天災、戰爭、疫病時,死亡率還會再增加。
累積死亡率     
瀏覽人次:350 收藏人次:0
  將年齡別死亡率依年齡分布的比例加以累積計算所得之總和指標,此方法已去除不同族群之年齡組成差異而造成的干擾,故不須將年齡標準化,便可比較二個累積死亡率。其計算公式,請參照累積發生(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CIR):
  CMR t1→t2=1-exp[-Σ(MRt)×△t]
  當MRt很小時,
  CMR t1→t2=(MRt)×△t
  MR=死亡率(martality rate)
死亡率的自然因素     
瀏覽人次:300 收藏人次:0
  影響人口死亡率的自然因素。死亡率受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多重影響;與人口出生率相比,死亡率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更大、更直接。影響人口死亡率的自然因素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物因素。人類的死亡現象作為自然生物過程的終結,要遵循一定的生物學規律,死亡率因性別、年齡而異。另一類是自然地理環境因素。氣候條件與自然災害的發生,常與死亡率的強度呈相關。同時許多嚴重威脅人類壽命的非傳染性地方病都與自然環境有關,表現出明顯的地理分布規律性。例如台灣西南沿岸盛行的烏腳病,即是一個最好的說明。迄今為止自然因素始終是影響死亡率趨勢的重要因素。
嬰兒死亡率     
瀏覽人次:108 收藏人次:0
一定時間內每千個活產嬰兒的死亡數。嬰兒死亡率愈低的國家,表示該國人民知識水準愈高,環境衛生愈進步,醫藥愈發達。
差別死亡率     
瀏覽人次:96 收藏人次:0
  一定期間內,不同特定人口的死亡率差異,可反映出不同族群人口的特點。影響差別死亡率的原因很多,有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例如性別、居住地、收入、職業與教育背景等;同時也受氣候、水源、食物等自然環境因素的左右。
外因性死亡率     
瀏覽人次:80 收藏人次:0
  非因身體內部器官、組織的退化、病變,而是由於與外界接觸後所產生的死亡事件。其主要的致死原因是傳染病、意外事故,以及自然環境條件惡化所導致的疾病。藉由不斷地改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條件,採取預防治療等防範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外因性死亡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