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00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領。如:「率領」、「率同」、「率隊遠征」。
輕忽、不細心。如:「輕率」、「草率」、「粗率」。
直爽坦白的。如:「率性」、「直率」、「率真」、「坦率」。
大約、大概。如:「大率」、「率皆如此」。
模範、榜樣。如:「表率」。
率先:首先。如:「率先發言」、「率先出發」。
一定的能力或標準。如:「效率」、「速率」。
比例中相比的數。如:「百分率」、「機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的結束。如:「死亡」、「視死如歸」、「死於非命」、「人死不能復生」。
形容至極的狀態。如:「痛死了!」、「醜死了!」、「氣死我了!」
不靈活的、固執不變通的。如:「死板」、「死腦筋」、「死方法」、「死規矩」、「死心眼」。
失去作用的,不能活動的。如:「死棋」、「死會」、「死殘」。
堅決的。如:「死守」、「死等」、「死戰」、「死不認帳」。
不通的。如:「死巷」、「死胡同」。
牢固、固定。如:「這椅子是釘死的。」
靜止不動的。如:「死水」。
罵人的話,有時可表示親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頭」、「死傢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如:「死亡」、「傷亡」、「陣亡」、「家破人亡」。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
逃。如:「逃亡」、「流亡」、「亡命之徒」。
丟掉。如:「亡羊補牢」、「歧路亡羊」。
消滅。如:「滅亡」、「亡國」、「脣亡齒寒」。
死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失生命。《淮南子.泰族》:「君子雖死亡,其名不滅。」《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
督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督催促。[例]為降低車禍死亡率,交通單位嚴格督促機車騎士戴安全帽。
人口轉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人口轉型界定2 三階段理論2.1 壹、 潛在高成長率的穩定人口2.2 貳、 轉型期的成長2.3 參、 低成長率的穩定人口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人口轉型界定人口轉型理論特指某一國家18世紀以來,自農業經濟逐漸轉變至工業經濟時,其人口在工業時代之前,出生率及死亡率兩者都很高,因此人口成長速度緩慢,即是所謂高穩定階段。進入工業化階段後,工業化對環境的改善,開始降低人類的死亡率,而同時期的人口出生率仍舊處於高位,人口成長呈現爆炸性加速。一旦進入工...
年齡性別金字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例人口金字塔不僅可以當作當今人力資源、人口老化程度、生育年齡人口等…的分析,更可以做為未來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未來人口總數等…未來人口成長趨勢預測的評估依據。 常見類型人口金字塔的形狀,大致可依據人口發展的進程,分成三種型態:低金字塔、高金字塔、彈頭型金字塔。1.低金字塔型:出生率、死亡率皆高,幼年人口極多,人均壽命短。通常是經濟落後地區或低度發展國家才會出現此種圖形。如:第三世界。2.高金字塔型:公共衛生改善、醫療進步,
現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主義的影響層面變得更廣、滲透社會生活的程度也大幅加深。三、 都市化生產力的大增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造成死亡率下降,人口開始大量增加,而工業革命也正好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於是人口開始自農村移往都市,造成大量的都市化。四、 工業化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機械生產,使人類使用效率較高的器具和方法,大量增產食物,也使生活所需物資需受大自然影響的程度大幅降低。五、 科層制大量生產的模式也帶來新型態的組織,在工業革命後的生產線上分工細密,每人只負責生產流程的一小部分,同樣的,組織模式也產生高度職司分工的現象,並依照規定運作,即是當今社會多數組...
厭食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食症的病程與結果相當不一 致,有的在單次發作之後完全康復,有的在體重恢復正常之後又再度發病。長期之死亡率大於一成以上,死因多半為飢餓、自殺、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等。目錄1 患者分佈2 病因3 症狀4 治療方式5 相關疾病5.1 暴食症(或稱貪食症)5.1.1 病徵5.1.2 相同5.1.3 差異5.1.4 治療5.1.5 伴隨疾病5.2 強迫性暴食症5.2.1 病徵5.2.2 差異5.3 併發症6 注意事項7 諮詢網站8 參考資料 患者分佈厭食症近年來有漸增之趨勢,其發生在女性為90-95%,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的高社經階層...
供水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源管理能力不足,加上戰爭衝突、難民、愛滋病等,供水成效最差,加上飲水污染和衛生條件不足,也導致兒童死亡率升高。就城鄉而論,城市較農村具有更完善的供水系統。開發中國家無法獲得安全飲水的人口中,80%以上居住於農村;撒赫爾城市83%人口可獲得飲水,農村則僅45%;其他如東亞、拉丁美洲,城鄉差距亦高達30%。但城市本身供水系統的漏水情況仍很嚴重;非洲城市約39%,亞洲城市約35~42%,其原因與預算不足,管理效率低下,體制鬆散,公共意識缺乏,導致供水系統運作不良有關。就供水的持續性而論,許多國家無法充分維持供水服務;如非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