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言以對     
瀏覽人次:10197 收藏人次:310609
沒有話可以對答。如:「他講得義正詞嚴,讓對手無言以對。」
    
瀏覽人次:44834 收藏人次:6288727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認為。如:「以為」。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外」、「以上」、「以下」。
    
瀏覽人次:25757 收藏人次:2898718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不。如:「無記名投票」。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ㄇㄛˊ。)
    
瀏覽人次:19325 收藏人次:2994168
2.一般的應答。如:「無言以對」。
    
瀏覽人次:14882 收藏人次:2150578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34333 收藏人次:3377848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於《尹文子》,後來有多本文獻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戰國策》。《戰國策》所記載的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昭奚恤是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楚宣王便問群臣:「我聽說北方國家都很怕昭奚恤,是這樣嗎?」群臣都無言以對,只有江一打了個比方說:「老虎專門捕獵各種動物為食,有一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是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後面,看看其他動物見到我有什麼反應。』於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看到都嚇得逃走。老虎以為牠們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實野獸們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領地,有超...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32583 收藏人次:1036191
孫子又生曾孫,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斷移山。山又不會長高,怎麼可能剷不平呢?」智叟對愚公的反駁無言以對。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會被愚公剷平,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熱忱與毅力感動,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願達成了,從此河南到漢水一帶再也沒有大山阻隔。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愚公移山」,用來比喻努力不懈,終能達成目標;或比喻效率不佳。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29116 收藏人次:1199674
理由正當,措詞嚴厲。如:「這番義正辭嚴的指責,令他無言以對。」也作「義正詞嚴」。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14246 收藏人次:1913201
矛是攻擊的兵器,而盾是用來防禦兵器攻擊的器具。在《韓非子.難一》中,舉了一個故事說:有個楚國人在市集上賣矛和盾。剛開始時先是誇讚他的盾說:「我這面盾非常堅固,任何鋒利的東西都刺不破它。」過了一會兒,又誇讚他的矛說:「我這隻矛是最鋒利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它不能刺破的。」這時,有人緊接著問說:「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結果會是怎樣呢?」這一問,讓賣矛與盾的人無言以對。典源又見《韓非子.難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自相矛盾」,用來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互相牴觸。
啞口無言     
瀏覽人次:9153 收藏人次:1078717
遭人質問或駁斥時沉默不語或無言以對。《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起初王員外已有八九分不悅,又被趙昂這班言語一說,湊成一十二分,氣得啞口無言。」《文明小史》第二回:「張師爺聽了這話,把他羞的了不得,連耳朵都緋緋紅了,登時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