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熊掌     
瀏覽人次:546 收藏人次:0
熊的足掌。脂肪多,味道美,是極珍貴的食品。《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也稱為「熊蹯」。
    
瀏覽人次:7871 收藏人次:2792023
一種產於寒帶的哺乳動物。肉食,身體壯大,四肢粗短,可站立,也能爬樹。如:「黑熊」、「北極熊」。
熊熊:火光旺盛的樣子。如:「熊熊烈火」。
    
瀏覽人次:6863 收藏人次:4313067
2.動物的腳底。如:「熊掌」、「鴨掌」。
    
瀏覽人次:32809 收藏人次:2424262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韓愈〈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瀏覽人次:21476 收藏人次:3667273
1.同時、一起。如:「兼顧」、「二者兼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雞肋     
瀏覽人次:19969 收藏人次:421430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甚價值,丟了卻又覺得可惜的事物。《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19082 收藏人次:348263
「捨生取義」原作「舍生取義」,這句成語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話,提到孟子對利、義的辨別,他用「生」來代表私利,用「義」來代表公益。為了讓世人了解有時候利、義是不能兩存的,所以他用魚和熊掌來做比喻,孟子說魚和熊掌都是人們喜歡吃的珍饈,但是萬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捨魚而取熊掌了。利和義也是一樣,二者往往是相互衝突。這時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駕在私利之上的。生命雖然是私利的極致,但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也是可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
生吞活剝     
瀏覽人次:12453 收藏人次:938773
05.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貴者也;生吞活剝,不如一蔬一筍矣。」
舍生取義     
瀏覽人次:2653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生取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生取義」原作「舍生取義」,這句成語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話,提到孟子對利、義的辨別,他用「生」來代表私利,用「義」來代表公益。為了讓世人了解有時候利、義是不能兩存的,所以他用魚和熊掌來做比喻,孟子說魚和熊掌都是人們喜歡吃的珍饈,但是萬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捨魚而取熊掌了。利和義也是一樣,二者往往是相互衝突。這時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駕在私利之上的。生命雖然是私利的極致,但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也是可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
釋生取義     
瀏覽人次:862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生取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生取義」原作「舍生取義」,這句成語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話,提到孟子對利、義的辨別,他用「生」來代表私利,用「義」來代表公益。為了讓世人了解有時候利、義是不能兩存的,所以他用魚和熊掌來做比喻,孟子說魚和熊掌都是人們喜歡吃的珍饈,但是萬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捨魚而取熊掌了。利和義也是一樣,二者往往是相互衝突。這時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駕在私利之上的。生命雖然是私利的極致,但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也是可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