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班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常規」,可說是學生在班級日常生活中講求秩序、依循一定步驟的行為之紀律,以維持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流暢,且此行為紀律必須符合教師或學校的期望。在國外,亦有學者對班規下定義者,如:1. Evertson:教師行為的一般標準或期望(general standard or expectation for classroom behavior)。其包括教師接受的、認可的、應許的及期望的教師行為和教師不認可的、不允許的、禁止的教室行為。2. Cangelosi:班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度、條文。如:「校規」、「規則」、「規章」、「法規」。
畫圓的器具。如:「圓規」、「兩腳規」。
勸告、糾正。如:「規勸」、「規過勸善」。
謀劃、設法。如:「規劃」、「規避」。
成例。如:「陋規」、「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列、位次。如:「排班」、「班次」。
人群的組別。如:「分班」、「班級」、「升學班」。
工作的時段。如:「上班」、「下班」、「早班」、「晚班」。
定時開行的。如:「班車」、「班機」。
軍隊的編制之一。屬於排,通常由九人組成。
班師:把軍隊調回來。如:「班師回朝」。
班底:A>劇團中除了主角外的其他角色。B>固定在一起從事活動的一群人。如:「這支球隊的班底陣容十分堅強。」
量詞:A>計算人群的單位。如:「一班人馬」。B>計算交通工具定時開動的單位。如:「這家航空公司每週有三班飛機飛往歐洲。」C>計算班級的單位。如:「我們學校有二十五班學生。」D>計算工作時段的單位。如:「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
班級常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級常規的過程中,隱含了潛在的教育效果,讓教師協助學生思考他們本身的權利和責任。值得關注的是,教師藉由班規的建立,師生確立了行為的標準,不但可以有效地增進班級經營的預測性,也能夠大幅地排除其中的不確定性。由此看來,班級常規不但有助於學生良好行為的形塑,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其學習的成效。此外,Emmer,Evertson和Worsham(2005)的研究也指出,班級常規的價值必須加以重視,其成效可以得到印證。尤其當班級常規的制定,清楚明確,具體可行且能夠一致地貫徹落實,則學生的行為將獲得明顯的改善。然而,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級常...
宜蘭縣凱旋國民小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宜,九十年十月二十一日舉辦遷校落成典禮。本校校地約2.65公頃,學校建築採整體規劃,目前已建置24班規模的教室數量,有明亮寬敞的展藝館,是學生雨天活動的好場地,也是辦理大型活動的最佳場所;另有設備一流的視聽中心,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場所,更是大型會議或研習活動的不二選擇;功能完備的圖書室,是學生閱讀流連忘返的去處。本校編制普通班12班,幼稚園1班,計13班,學生人數364人,教職員共24名,教師專業有愛心、有活力,職員工作認真努力,並能有效結合校內外各項支援,提供學生最佳的學習環境,是效能極佳的組織團隊。
行為問題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理班級學生的行為問題乃是責無旁貸的工作,而學生的行為問題多數是源自於違反班級的常規,如前述所提到的班規:上課鈴響能就位做好準備、尊重別人的財物擁有權、安靜地聆聽他人的發言等。尤有甚者,有些學生的行為問題是較為嚴重的,如攜帶武器、打架、傷人、藥物濫用、粗俗語言、偷竊、破壞公物、嚴重損害校譽等違規行為。然而,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行為問題,教師對於上述行為問題的處理,通常採取口頭警告、隔離、家長到校會談、到校長室協商、以及書面或口頭的致歉說明等方式來解決(Marzano, Gaddy, Foseid, Foseid,& ...
開放式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學習成果的了解。這樣問題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而在激盪學生做認知的分析、創造思考。例如「為什麼要遵守班規?」
直線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力;當成員漸漸熟悉後,與其他人或團體目標有所衝突時,凝聚力便開始降低;之後為了減少衝突,成員須遵守班規或所認同之事項,班級團隊開始上下其心,凝聚力逐漸增強,而成員間彼此認同也增高,對於班級目標全力追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直線模式英文關鍵字:The Linear Model 參考資料陳雅惠著。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班級凝聚力之行動研究,2012年,頁32-33,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行政學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自我掌控之能力,更有超越自我的創造空間。 四、組織理論-雪恩的組織文化模式班級中的行為規範如:「班規」、「生活公約」幾乎都是以文字呈現的行為基準,由師生共同約定的。在班級中常運用的畫「O」、「X」或記點積分等符號,扮演著傳遞意義的溝通角色,是傳達對班級行為規範奉行程度之工具。 五、限制1.行為科學支離破碎對於問題難以解決。2.內容侷限在組織人員行為的研究,甚至根本否定組織結構和法令之重要性,其實行為科學只能作為對科學管理的修正與補充,不能完全取代否則就成了一偏之見。3.由於和社會科學的性質差異,行為科學追求客觀性和社...
安全感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卻不是如此,向兒童介紹學校的配置對於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2. 可預測的限制:另一種可預測型態包括了解班規;哪些行為是被接受的而哪些不是,雖然他們天生會想反對規則,但兒童也會嘗試找出界線,還有這些界線是否有還價的空間。致力於建立相互尊重關係的老師會讓幼兒參與決定適當規矩的過程,並協助他們了解設立規矩的理由。給予個別決定和選擇的自由是聰明的作法,但是自由需要規範以保護每個人的權益。兒童在團體中要獲得安全感,需要了解他人不喜歡被騷擾、羞辱或威嚇。當成人觀察到這些行為時,必須讓使壞者領悟其他孩童的感覺,這是成人扮演一個權威者的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