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80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環境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在1972年斯德哥爾摩會議宣言中,環境權已被界定為「人(類)享有自由、平等與在一個優質環境中過有尊嚴與幸福生活必需調件的基本權利」,這原則在1992年里約熱內盧會議再度重申,並提出全球夥伴關係的新觀念及有關國際法的制定。雖是如此,當代社會強調經濟發展,對環境諸多破壞,如空氣、河川的污染等等。環境權也涉及到這一代人與後代子孫的關係,如這一代人是否有權利把森林砍光、石油耗盡或使某些物種因之消滅?這些議題,不論在法律或倫理層面都引起很大爭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的力量或勢力。如:「權力」、「主權」、「權威」、「權勢」、「大權在握」。
應享有的利益。如:「權利」、「版權」、「權益」、「投票權」、「所有權」。
隨機而變。如:「權變」、「權宜之計」。
衡量。如:「權衡」、「兩害相權,取其輕。」
暫時、姑且。如:「權充」、「權且」。
謀略。如:「弄權」、「權術」、「權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疆界。如:「國境」、「邊境」。
地方、場合。如:「環境清幽」、「人間仙境」。
遭遇的情況。如:「順境」、「處境」、「家境清寒」、「漸入佳境」。
進展的程度。如:「學無止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雕成的圓形圈子。如:「玉環」。
圓形而中空的東西。如:「圓環」、「門環」、「指環」、「耳環」。
圍繞。如:「環繞」、「環抱」、「環島」、「環球旅行」。
指許多相關事物中的關鍵處。如:「充足的睡眠,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環。」
環境:A>環繞四周的境域。B>人類賴以生存、生活的四周所接觸的各種事物狀態。如:「社會環境」、「居家環境」。
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地表上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賴以生活、生存的空間、資源以及其他有關事物的綜合。
2.周圍地方的狀況。《新唐書.卷一四三.王翃傳》:「時江南環境為盜區,凝以彊弩據采石,張疑幟,遣別將馬穎,解和州之圍。」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九.宗本遇異人》:「二月,環境盜起,邑落焚劉無餘。」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食物」主題軸,可以讓學生體會多元文化的風貌;在「安全生活」、「群體健康」主題軸,可以討論健康權、環境權的重要性;最後,「健康心理」主題軸可與「人權的價值與實踐」結合彼此共通理解。 數學學習領域建議教學設計者多將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應用在數學的「統計與機率」或是「數與量」等主題,以協助學習者能將數學能力作為分析社會現象與國際問題的基礎工具,並強化與人權議題「連結」的主題。 社會學習領域由於課程目標強調公民素質培養與人權教育議題相互契合。因此,人權教育議題相當適合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九項主題軸,尤其「權力、規則與人權」、「全球...
人權教育術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的管理。經濟權利(Economic rights)關於生命必須的物質材料之生產、發展與經營的權利。環境權(Environmental rights)一個人生活在健康與安全條件下的權利。表達的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在平面媒體或是其他媒介上表達觀點,以及觀念溝通接收的自由。種族屠殺(Genocide)系統性的針對種族或是血緣對某些人的殺害。人權(Human rights)權利是普世性地屬於人們的,不管他的種族、性別、膚色、語言、國籍、年齡、階級、宗教或是政治信仰。原住民族(Indigeno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