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44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神話傳說中的野獸。《詩經.召南.騶虞》:「于嗟乎騶虞。」漢.毛亨.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3.中國神話或星相家所說的凶神。《水滸傳》第三七回:「纔離黑煞凶神難,又遇喪門白虎災。」《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白虎臨身日,臨身必有災。」
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天上星宿,因民間相傳為災星,亦用指凶神,遇之或主喪服,或主破財,不吉。因借指帶來霉運的人。《隋唐演義》第六回:「娘子,秦客人是個退財白虎星。自從他進門,一個官就出門去了,幾兩銀子本錢,都葬在他肚皮裡了。」《文明小史》第四○回:「但是兩下合起來,沖犯了白虎星,父母不利,有點兒刑剋。」
白虎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漢班固撰,四卷。漢章帝於北宮白虎觀,詔令諸儒考訂五經的異同,由班固撰集議奏而成。也稱為「白虎通」、「白虎通德論」。
白虎通疏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虎通疏證〕為清朝陳立所作,旨在闡釋〔白虎通義〕,取古代之典章制度概念,一一疏通證明。
  〔白虎通義〕之成書,源於東漢章帝時;因帝崇尚經術,大會諸儒於北宮白虎觀,講論五經之異同,章帝親臨稱制,考較得失,並命史官班固撰集其事,而成〔白虎通義〕一書,亦稱〔白虎通德論〕或簡稱為〔白虎通〕。此書為諸儒集體之作,而由班固總其成。其內容既博且雜,廣引經傳,並吸收了當代之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以釋秦漢之典章制度。至其引經部分,多採今文家言,故論者有謂該書係集東漢初葉今學之大成。
  清道光年間,經學家陳立,字卓人,江蘇句容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進士,精通〔許氏說文〕、〔公羊春...
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宮殿。漢章帝時曾會集大夫、博士、儒生等多人於此地講議五經同異。《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於是下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因感受風寒溼邪入侵關節,導致關節紅腫,劇烈疼痛,病程發展很快,不能屈伸。類似痛風、急性風溼性關節炎。也稱為「白虎歷節」、「歷節風」。
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虎圖形的旗子,用來詔令傳信。《宋書.卷四○.百官志下》:「朝會宴饗,則將軍戎服,直侍左右,夜開城諸門,則執白虎幡監之。」
白虎觀之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虎觀之會,係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詔令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會北宮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連月乃罷。唯因爭議不決,帝乃親制臨決,如西漢孝宣帝甘露二年(西元前52)論經石渠閣之故事,顧命史臣作〔白虎議奏〕;而負責撰集其事者,即是班固,書稱〔白虎通德論〕,後稱〔白虎通義〕。〔隋書.經籍志〕及〔新唐書.藝文志〕,均稱書六卷;今〔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所錄,乃元大德中劉世常所藏,凡上下二卷,四十四篇。
  白虎觀之會的起因,賓基於西漢以來經學今文與古文、師法與家法、章句與訓話大義之爭。如史載:「李育少習〔公羊春秋〕,又頗涉獵古學,...
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藥的一種處方,成分為: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有解熱退燒的功效,屬於猛藥,使用不當可能致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淨,如雪、牛奶的顏色。如:「白雪」、「乳白」、「白報紙」、「白色的花」。
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日間、光明。如:「白天」、「白晝」、「東方發白」、「月白風清」。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空無所有。如:「交白卷」、「白手起家」。
徒然。如:「白搭」、「白說」、「白跑一趟」、「白忙一場」、「白白的浪費這多人力,真可惜!」
坦率。如:「只要你坦白說出真相,我不會怪你的。」
戲劇中的對話。如:「對白」、「道白」、「旁白」。
不付出代價而得到的。如:「白吃白喝」、「白看了一場電影。」
表明、陳述。如:「自白」、「告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