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95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各種需求的物品。《荀子.王制》:「修火憲,養山林藪澤草木魚鱉百索。」清.郝懿行.注:「索者、求也。百物供民求索皆是。」
2.漢朝一種風俗。以為五月五日用五色彩絲繩裝飾門戶,可以避邪;後來便戴在小兒的頭頸或繫在臂上,以避不祥。見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一.百索》。也稱為「避兵繒」、「長命縷」。
百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繩。《金瓶梅》第一八回:「被西門慶帶酒罵道:『淫婦們間的聲喚,平白跳甚麼百索兒?』趕上金蓮踢了兩腳。」也作「跳馬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繩。如:「繩索」、「鋼索」、「麻索」、「鐵索」。
尋找。如:「摸索」、「探索」。
要求。如:「索價」、「索求」、「強索」、「索取」。
毫無。如:「索然無味」。
孤獨的、疏離的。如:「離群索居」。
索性:率直、直接了當。如:「咱們索性就先走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字。十的十倍。大寫作「佰」。
眾多的。如:「百姓」、「治百病」、「百家齊鳴」、「百花怒放」、「百科全書」、「百看不厭」、「百發百中」。
跳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跳繩」兩種,溯其歷史,單人跳繩早在南北朝時即已出現,多人跳繩則遲至明代始見記述。在古代,跳繩叫「跳百索」,這遊戲在我國起碼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孩子們在春節時興的一種遊戲,所謂「跳百索」,就是因為當繩飛轉時,可以幻成千百條,而顧名 思義。由於「跳百索」既有趣,又能眾人同樂,所以這項童玩一直被延傳下來。明清兩朝,跳
跳馬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繩。《金瓶梅》第一八回:「剛下馬進儀門,只見吳月娘、孟玉樓、潘金蓮並西門大姐四個在前廳天井內,月下跳馬索兒耍子。」也作「跳百索」。
長命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午節時,繫在兒童手臂、手腕,懸在兒童胸前或臂上,掛在蚊帳、搖籃等處用以消災祈福的五采絲線或絨線。民間以為青、紅、白、黑四色象徵東、南、西、北四方,黃色象徵中央,於端午節繫此五采絲線,可以免除瘟病,使人長壽健康。也稱為「百索」、「避兵繒」。
火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防火災的政令。《荀子.王制》:「脩火憲,養山林、藪澤、草木、魚鱉、百索。」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