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真性     
瀏覽人次:336 收藏人次:0
1.天賦的本性。《孝經.天子章》:「蓋天子之孝也」句下宋.邢昺.疏:「孝是真性,故先愛後敬也。」《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2.魂魄。《紅樓夢》第五六回:「好容易找到他房裡,偏他睡覺,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瀏覽人次:31657 收藏人次:7202322
實在、不虛假的。如:「真實」、「真正」、「真心」、「真人真事」、「千真萬確」。
非常、確實。如:「真好」、「真快樂」、「真喜歡你!」、「他說得真有道理。」
清楚、明白。如:「看得真」、「聽得很真!」
自然、本性。如:「天真」、「本真」、「率真」。
原來的樣子。如:「寫真」、「傳真」、「失真」。
仙人。如:「太乙真人」。
    
瀏覽人次:7977 收藏人次:3146460
天賦的本質。如:「天性」、「本性」、「人性本善」。
物體的特質、功用。如:「酸性」、「藥性」、「毒性」。
生物或物體的種別、類別。如:「男性」、「女性」、「陰性」、「陽性」。
脾氣。如:「個性」、「率性」、「任性」、「急性子」。
有關男女情愛交合的。如:「性行為」、「性生活」。
方式、範圍。如:「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全球性」。
態度。如:「理性」、「感性」、「冒險性」、「依賴性」。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19817 收藏人次:1221215
論]的相關想法。  布魯納還建議思考有兩種基本方式:故事性思考和典範式思考。故事性思考以它和生活的似真性說服人不由自主地相信其內容,它創造假說而不需要驗證,只能以「好壞」評估故事的價值;而典範式思考則以事服人,追求普遍性真理,以驗證假說建立形式的、實徵的證明,求令其可重複驗證和具有預測力,「對錯」和證據是否充分成為其評估標準。「故事」的模式處理人的意向、行動及其變化和結果,著重的是整體過程和特殊經驗;「典範」的模式則試圖找到一些超越特殊經驗的抽像原理原則。 認知表徵理論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有二個重點:將人類對環境中周遭的...
    
瀏覽人次:18138 收藏人次:1627340
3.個人的行為操守。《晉書.卷六七.溫嶠等傳.史臣曰》:「太真性履純深,譽流邦族。」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16415 收藏人次:664455
參考詞語︰強詞昧理注音︰ㄑ|ㄤˇ ㄘˊ ㄇㄟˋ ㄌ|ˇ漢語拼音︰qiǎng cí mèi lǐ釋義︰猶「強詞奪理」。見「強詞奪理」條。
01.唐.神清《北山錄.卷三.合霸王》:「皓大集公卿洎庶寮,徵會以車馬,既至,皓強詞昧理,取會不及已。」(源) 參考詞語︰強詞奪正注音︰ㄑ|ㄤˇ ㄘˊ ㄉㄨㄛˊ ㄓㄥˋ漢語拼音︰qiǎng cí duó zhèng釋義︰猶「強詞奪理」。見「強詞奪理」條。
01.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閃的我孤孤另另,說的話涎涎鄧鄧。俺也曾輕輕喚著,躬躬,前來喏喏連聲。但酒醒硬打掙,強詞奪正,則除是醉時節酒淘真性。」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8215 收藏人次:1386073
指功名利祿如束縛人的韁繩和鎖鏈。[例]人一旦逃不出名韁利鎖,往往失卻真性情。
韋應物     
瀏覽人次:3854 收藏人次:187995
。  怒號在倏忽,誰識變化情。 寄馮著  春雷起萌蟄,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裏閭。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鬥儲。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吾道亦自適,退身保玄虛。幸無職事牽,且覽案上書。  親友各馳騖,誰當訪敝廬。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廣除。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禦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聞閑且共賞,莫待繡衣新。 贈王侍禦  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府縣同趨昨日事,  升沉不改故人情。上陽秋晚蕭蕭雨,洛水寒來夜夜聲。  自歎猶為折腰吏,可憐驄馬路傍行。...
善男信女     
瀏覽人次:2804 收藏人次:325714
佛家稱在家信仰佛教的男女為「善男」、「信女」。道教亦沿用之。元.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四齣:「大家卻去誦彌陀,誦彌陀,善男信女笑呵呵。」《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一靈真性自去揀那善男信女有德有福的人家好處投生。」
問題導向學習模式(Problem-based_Learning_Model)     
瀏覽人次:2195 收藏人次:336053
ows與Tamblyn 更將問題導向學習之過程分為六階段,依次分別為1.問題之介紹,2.問題情境之似真性,3.透過有系統之問題解決方式,鼓勵學習者發展推理能力,4.確認 學習需要,導引獨立研究,5.應用研究所獲得之知識與技能至原有之問題,並評鑑學習之效率與加強學習,6.總結並整合原有之知識。隨後,Cooke和Alavi 則認為問題之解決過程,應先列出改善現況之必要性,描述現況、列出假設,並找出所需知識,以進行資料統整與組織,且透過分享,連結所獲得之知識與先前假 設,而後對初步答案作深入探討與質疑,得進行判斷,並對所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