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者不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者不言」是說有真知的人,了解言語概念的功能有限,因此不會多言;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根據老子學說,真理實相抽象普遍,難以用有限的言辭明白表達。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說道是形上普遍的原理,言語名辭只是約定而成,因時制宜,不能表達真理。因此老子主張 「希言」、「貴言」、「不言」。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言語不足恃的道理,不會多言;反之終日喋喋不休的人,一定是不明道理、沒有真知的人。莊子承襲老子的思想,在〔莊子‧天道篇〕,以輪扁斵輪的故事(參見「輪扁斵輪」),說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理。在〔知北遊篇〕,更假借寓言,表明去知不言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