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8536 收藏人次:1095605
形容石頭相撞擊的聲音。明.張自烈《正字通.石部》:「,兩石相擊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礧石相擊,硍硍。」
1.撞擊、敲擊。唐.杜牧〈大雨行〉:「雲纏風束亂敲,黃帝未勝蚩尤強。」
2.叩頭、頓首。如:「頭」。《老殘遊記》第一四回:「翠環聽罷,趕緊忍住淚,骨鼕骨鼕替他們每人了幾個響頭。」
絆絆     
瀏覽人次:5866 收藏人次:478423
1.跌跌撞撞。《綠野仙踪》第七回:「到後來兩目如漆,只得絆絆,在大小石中亂竄,或爬或走,勉強下了山坡。」
2.說話費力的樣子。如:「彌留之際,他絆絆地交代了些遺言。」
    
瀏覽人次:2746 收藏人次:380781
1.一種以頭著地或近地的跪拜禮。宋.洪邁《夷堅支志戊.卷五.任道元》:「任深悼前非,頭謝罪。」《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人聽了這話,向郭孝子頭。」
2.拜師。如:「我已正式向王師傅頭學藝了。」
3.放倒頭。《醒世恆言.卷二二.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東倒西歪,跌倒房中,面也不洗,衣也不脫,爬上床頭便睡。」
4.比喻苦求。如:「這些錢是我們到處頭借來的。」
撞撞     
瀏覽人次:2721 收藏人次:1099274
走路東倒西歪的樣子。《西遊記》第二三回:「前來蹬著門扇,後去攩著磚牆。撞撞,跌得嘴腫頭青。」
頭如搗蒜     
瀏覽人次:1313 收藏人次:0
頭快得如搗蒜一樣。比喻求饒或態度極為恭謹。《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不由分說,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臉就是一個大嘴巴,打的烏龜跪在地下頭如搗蒜。」《文明小史》第六五回:「侍者方才曉得他的根底,嚇的頭如搗蒜。」
    
瀏覽人次:1247 收藏人次:263187
1.悽慘可怕的樣子。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怎下的磣馬蹄兒臉上踏,則將細裊裊咽喉掐。」清.洪昇《長生殿》第三三齣:「是唐天子的貴妃楊玉環,磣黃土坡前怨屈。」也作「磣可可」。
2.實在、明確。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想則想於咱不志誠,空說下磣海誓山盟。」也作「磣可可」。
    
瀏覽人次:908 收藏人次:0
1.碰撞、撞擊。如:「郵寄玻璃器皿時,要多加幾層保護膜,以免受到碰。」《三俠五義》第七回:「小人接在手中,雖然有些分兩,不知是何物件,惟恐路上碰。」
2.比喻爭執、衝突。如:「婆媳間有些碰是難免的。」
    
瀏覽人次:860 收藏人次:0
談笑鬥嘴,消磨時間。《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郭排軍禁不住閒牙。」也作「嗑牙」。
愣頭     
瀏覽人次:436 收藏人次:0
1.粗魯冒失的樣子。如:「他做事總是愣頭腦的、不夠謹慎。」也作「愣頭愣腦」。
2.痴呆的樣子。如:「他家老么從小看起來就有點愣頭腦的。」也作「愣頭愣腦」。
頭碰腦     
瀏覽人次:39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多而擁擠的互相碰來碰去。如:「一聽到限時搶購,整群顧客便頭碰腦地擠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