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28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竊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奪取權位或帝位。《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明年,有鳶焚巢,殺子之異也。天象仍見,甚可畏也。一曰,皆王莽竊位之象云。」
2.沒有才能或怠惰不勤卻占居要位。《論語.衛靈公》:「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而竊位著生,冀將為戒。」
竊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著職位,不做事卻享有食祿。《漢書.卷六六.楊敞傳》:「陪輔朝庭之遺忘,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慚。」也作「尸位素餐」、「素餐尸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偷、盜取。[例]竊取、竊位、行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所在的地方。如:「座位」、「方位」、「位置」。
處、在。如:「鹿谷鄉位於南投縣,以生產凍頂烏龍茶聞名。」
職務、等級。如:「職位」、「地位」、「爵位」、「甲等體位」。
數字的位置。如:「個位」、「位數」。
量詞。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多含敬意。如:「十位客人」、「五位老師」。
尸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漢書.卷六七.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願附驥,自問也不至於尸位素餐。」也作「竊位素餐」、「素餐尸位」。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上仁》文子問:「仁義禮何以為薄於道德也?」老子曰:「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與明之。四海之內,哀樂不能遍;竭府庫之財貨,不足以贍萬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仁義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過其位者尊,祿過其德者凶。德貴无高,義取无多。不以德貴,竊位也。不以義取者,盜財也。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1>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2>。……」 〔注解〕 (1) 欲:欲望。 (2) 妄取:隨便拿取。
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形成或發生,有其根源。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欺騙、矇騙。《孟子.滕文公下》:「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四四.唐紀六十.文宗太和六年》:「當文宗求治之時,僧孺任居承弼,進則偷安取容以竊位,退則欺君誣世以盜名,罪孰大焉!」
德薄能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少。德薄能鮮形容自己德行淺薄而才能不強。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知人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識別、拔擢人才的眼光及本領。《後漢書.卷六四.吳祐傳》:「功曹以祐倨,請黜之。太守曰:『吳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雖懷竊位之懼,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虛,終難上報。」也作「知人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