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箠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以責打刑犯之木杖。《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唐.李善.注:「以之笞人,同谓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四四.事物類》:「獄具:桎梏、拲、鐐、檻車、枷、鎖、箠楚、縲絏。」
2.古代一種用木杖、竹板等杖打的刑罰。《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韓延壽》:「後吏無追捕之苦,民無箠楚之憂。」後泛指責打、拷打。《三國志.魏書.卷二三.楊俊傳》:「本郡王象,少孤特,為人僕隸,年十七八,見使牧羊而私讀書,因被箠楚。」《醒世姻緣》第七二回:「他只說周龍皋合他有賬,整日箠楚,陸續也不知打過了幾萬。」也作「捶楚」、「棰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如:「清楚」。
痛苦。如:「痛楚」、「苦楚」。
古國名。如:「楚國」。
楚楚:A>盛裝的樣子。如:「衣冠楚楚」。B>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如:「楚楚可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鞭。《玉篇.竹部》:「箠,擊馬箠也。」漢.桓寬《鹽鐵論.詔聖》:「今之治民者,若御拙馬,行則頓之,止則擊之,身創於箠,吻傷於銜。」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箠更荒唐。」
鞭打。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三.靜坐》:「眾生打坐者數百人,或拈竹篦痛箠之,或袖中出餅果置其前。」
掠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搶奪、奪取。《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或絕命於箠楚之下,或自賊於迫切之求。又掠奪百姓,皆託之尊府。」
捶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罰。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唐.蔣防《霍小玉傳》:「爾後往往暴加捶楚,備諸毒虐,竟訟於公庭而遣之。」也作「棰楚」、「箠楚」。
朝不保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上難保晚上仍平安無事。比喻情況危急難保。漢.朱穆〈復奏記梁冀〉:「或賣用田宅,或絕命于箠楚之下,或自賊于迫切之求,大小無聊,朝不保暮。」《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還有那一等人,假如當此天道,為將邊庭,身披重鎧,手執戈矛,日夜不能安息,又且死生朝不保暮。」也作「朝不保夕」。
棰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罰。《漢書.卷五一.路溫舒傳》:「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也作「捶楚」、「箠楚」。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