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59.40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簪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冠簪與手版,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為官貴顯。唐.王勃〈滕王閣序〉:「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唐.白居易〈初除戶曹喜而言志〉詩:「弟兄俱簪笏,新陞嫜衣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的頭飾。如:「頭簪」。《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也稱為「簪子」。
1.插、戴。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並輯蛟龍書,同簪鳳皇筆。」宋.蘇軾〈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紅千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2.連綴。《儀禮.士喪禮》:「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漢.鄭玄.注:「簪,連也。」
(一)之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如:「玉笏」、「象笏」。《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唐.岑參〈東歸發犍為至泥溪舟中作〉詩:「日出朝聖人,端笏陪群公。」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