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11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米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米與穀。《六部成語註解.戶部》:「米穀:州縣地方所征收者、已舂去外穀者謂之米;未舂、帶殼者謂之穀。」
2.稻米與雜糧。如:「每當寒冬將近,農家都會儲存一些米穀,準備好過冬。」《六部成語註解.戶部》:「米為稻米,穀為雜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食作物的總稱。如:「五穀」、「百穀」、「稻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皮殼的穀類植物的種子或果實。如:「白米」、「稻米」、「糯米」、「小米」、「糙米」、「花生米」。
成粒似米的東西。如:「蝦米」。
量詞。用於計算長度的單位。即公尺。一米等於一百公分。如:「百米賽跑」。
部首。
姓。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史.卷二三.武宗本紀二》:「隨處路府州縣,設立常平倉以權物價,豐年收糴粟麥米穀,值青黃不接之時,比附時估,減價出糶,以遏沸湧。」
爾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後、從此以後。晉.陶淵明《搜神後記》卷五:「雖然,爾後自當少差。勤於田作,漁採治生。留此殼去,以貯米穀,常可不乏。」唐.蔣防《霍小玉傳》:「爾後往往暴加捶楚,備諸毒虐,竟訟於公庭而遣之。」
守望相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人尊稱為「亞聖」。他的思想記載在《孟子》一書中。在〈滕文公上〉篇,孟子為滕文公講述治國的方法,並提出了井田制度。他認為:治國當以治民為重,而治民則必須從整治農田作起,如果田地能夠正確劃分,就能公平地分配給人民耕種,徵收米穀也就毫不費力。人民的生活安定,風俗自然敦厚,無論是死者安葬或生者遷徙,都不會離開本鄉,因為這一鄉的田地都相互依存在這一個井形土地之中。所以鄉人們平時出入相隨,有了困難就相互幫助,共同守衛、防禦盜賊,有人生病也互相照料,彼此自然親近和睦。後來《孟子》原文中的「守望相助」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相互幫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價上漲。同「踊」。《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會羌虜飆起,邊方擾亂,米穀踴貴。」
康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曆法和地圖。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後的方面。他在攻取臺灣後開放了海禁,但是由於擔心米穀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貿易。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還發生過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事件。參考資料: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82600147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12602780&q=7006100806282&...
倉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藏米穀的地方。《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大事已定,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廩。」
食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一切米穀及食物。《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其入中國必下領水,領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載食糧下也。」也作「糧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