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83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糊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亂、不清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一個價糊突了胸中錦繡,一個價淚搵溼了臉上胭脂。」《金瓶梅》第一三回:「哥也糊突,嫂子又青年,惹大家室,如何便丟了去,成夜不在家,是何道理?」也作「糊塗」。
糊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塌糊塗、亂七八糟。《野叟曝言》第一○回:「你這詩,如小家暴富女人,亂烘烘插著一頭簪釵,糊突突塗了一面脂粉,原有裝飾,全沒安排!」
糊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西農民為祈求免於雹災所祭拜的神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粉狀的米、麥和水調成的稠狀物。如:「麵糊」、「漿糊」。
具有黏性而濃稠的食物。如:「芋糊」、「芝麻糊」。
黏貼。如:「糊紙盒」、「糊信封」。
不清楚、不明白。如:「迷糊」、「糊塗」、「含糊」。
燒焦、煮爛。如:「我把麵煮糊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如:「突然」、「突變」、「突兀」、「突發」、「突如其來」。
觸犯、冒犯。如:「唐突」、「衝突」。
衝擊撞破。如:「突圍」、「突破」。
凸起、高出周圍。如:「突起」、「突出」。
凸出的東西。如:「煙突」。
糊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亂、不清楚。《宋史.卷二八一.呂端傳》:「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紅樓夢》第二五回:「你這個明白人,怎麼糊塗起來了?」也作「胡突」、「胡塗」、「糊突」、「鶻突」。
盜跖顏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盜跖,古代的大盜。顏淵,春秋時孔子的學生,是當時的賢者。盜跖顏淵後用為好人與壞人的代稱。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寧可折本,休要饑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寧可在金錢上受些損失,也不要讓身體挨餓受損。勸人愛惜身體,珍重加餐。《金瓶梅》第六二回:「哥,你還不吃飯?這個就糊突了。常言道:『寧可折本,休要饑損。』」
血衚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衚衕,巷道。形容殺人無數,血流極多。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便有那銀山鐵壁數十重,殺的你人似血衚衕。」也作「血湖洞」、「血糊突」。
明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瞎子用以探路的手杖。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蟲云:『你敢柱著明杖兒走。』」《西遊記》第二一回:「先生,你的明杖兒呢?」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