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08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縑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地細薄的絲織品。《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帛,空竭府藏。」
縑帛檔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縑帛檔案是以縑帛為書寫材料的檔案。縑是雙絲的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以較為精緻的絲綢寫文書,特別是繪輿圖,輕便柔韌,剪裁如意,傳遞與保存均較同期使用的簡牘方便。〔墨子.魯問〕中記:「攻其鄰國,殺其民人,取其牛馬粟米貨財,則書之於竹帛……傳遺後世子孫」。〔漢書.蘇武傳〕記:「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武等在縣澤中」。這都是縑帛文書早已存在的書證。近年漢墓發掘中發現有較多的帛書,包括輿圖,究其內容可視為縑帛檔案曾經行世的間接物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絲織品的總稱。如:「絹帛」、「絲帛」、「布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緻的絲絹。《淮南子.齊俗》:「縑之性黃,染之以丹則赤。」《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檐揭而去。」
耗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耗浪費。如:「耗費時日」。《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冬夏衣服,朝夕稟糧,耗費縑帛。」
竹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竹片。古代紙未發明前,將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寫文字,稱為「竹簡」。《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版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版與本分別指古代的簡牘和縑帛,都是用來記載文字的工具,故二者合稱即是書本的通稱。也作「板本」。
披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長條狀飾物。約創始於秦代,以輕軟的縑帛裁製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為裝飾物。《太平廣記.卷三六三.李哲》:「又以婦人披帛,纏頭數匝,方結之。」
緗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人以縑帛為書套,故稱書籍為「緗縹」。《梁書.卷三三.王僧孺傳》:「直以章句小才,蟲篆末藝,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側。」也稱為「緗素」。
典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籍書冊。《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序》:「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剖散,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乃制為縢囊。」也作「典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