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6.12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後。《論語.泰伯》:「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2.然後。《左傳.桓公六年》:「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置之死地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參見「陷之死地而後生」條。《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當百也。」
鞠躬盡瘁,死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謂不辭辛苦的竭盡心力,一直到死為止。《清史稿.卷二七七.陳鵬年傳》:「上聞,諭曰:『鵬年積勞成疾,沒於公所,聞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懸罄。此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臣。』」
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所能從事,到死方才停止。《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也作「死而後止」。
陷之死地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也作「置之死地而後生」。
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人處於困境時,所寫出來的作品會更美好。所以佳作多產生於窮困之時。這是宋代歐陽修所提出來的理論。見宋.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
而今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今以後。《呂氏春秋.恃君覽.長利》:「臣而今而後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舊唐書.卷九四.盧藏用傳》:「而今而後,焚蓍龜,毀律曆,廢六合,斥五行,浩然清慮,則將奚若?」
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預先計劃穩當而後再行動。《文選.劉孝標.廣絕交書》:「苞苴所入,實行張霍之家,謀而後動,毫芒寡忒,是曰:『量交。』」也作「謀定後動」。
置之死地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人逼到死亡的地步才覺得痛快。
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後已。《禮記.表記》:「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