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4.34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術,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疏釋蹻而享膏粱,剖符錫壤而光祖考,傳之子孫,以資說士。故世必有聖知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故虎嘯而(冽風)〔風冽〕,龍興而致雲,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聖,俊艾1>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2>之君,獲稷3>、契4>、皋陶5>、伊尹6>、呂望7>,明明8>在朝,穆穆9>列布10>,聚精會神11>,相得益章。雖伯牙操遞鍾,逢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注解〕 (1) 俊艾:賢德之人。艾,通「乂」,音|ˋ,才德出眾。 (2) 堯、舜、禹、湯、文、武:指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聽任、聽隨。《左傳.僖公十五年》:「唯所納之,無不如志。」《莊子.說劍》:「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害、傷害。如:「自戕」、「戕害」。《孟子.告子上》:「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漢.曹操〈蒿里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教學理論四項原則動機原則:學習要有動機(motivation),兒童必須先得喜歡學習,願意學習,而後教學才有效果。結構原則:結構是指教材組織而言,Bruner認為,任何知識的傳授,只要在教材組織結構上能配合兒童學習心理,都可以達到教學的良好效果。順序原則:按Bruner的說法,順序有兩種意義,其一是「準備」的意思,教學之初必須考慮兒童的動機與興趣,進而引起他們的動機,維持他們的興趣,有了準備,自然易於學習。另一個意思是「教材教法的使用」,一方面配合兒童致力發展的順序,另方面配合教材學科的性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
玩世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4>,詭時5>不逢6>。』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行於眾庶,童兒牧豎莫不眩燿。而後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故詳錄焉。」 〔注解〕 (1) 首陽為拙:伯夷、叔齊因拒吃周粟而餓死首陽山,這是不智之舉。 (2) 柱下為工:老子任周朝柱下史,隱於朝,終身無患,這是聰明的做法。柱下史,掌理天下圖書、計籍的官吏。 (3) 仕:做官、任職。 (4) 玩世:藐視禮法,縱逸不羈。玩,今訂音讀ㄨㄢˊ,文言可讀作ㄨㄢˋ。 (5) 詭時:違逆時勢與風尚。詭,音ㄍㄨㄟˇ,違反,違背。 (6) 逢:指遭遇禍害。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邦。樂只君子,福祿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帥從。』夫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厲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書》1>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2>,寡人3>無以待4>戎,不能濟河5>。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6>,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7>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 〔注解〕 (1) 書:即《尚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有百篇,亡於秦火,今所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 (2) 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但是、然而,表示轉折。微:無。 (3) 寡人:古代國...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知北遊》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1>乎在?」莊子曰:「无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2>。」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3>。」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4>。」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5>。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6>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注解〕 (1) 惡:音ㄨ,何處、那裡。 (2) 期而後可:指明所在才可以了解。 (3) 稊稗:音ㄊ|ˊㄅㄞˋ。兩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此處泛指小米、野穀之類。 (4) 瓦甓:瓦片、磚...
創制與複決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投票所涉及之決策議題可分為超越憲法的公民投票及憲法下的公民投票,前者源於國民主權,如:制憲公投,而後者則以憲法之規定運作。(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317-319。註2:林又蓁,<公民投票制度之研究─以我國首次實施公民投票為例>,民9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創制權、複決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駕馭、役使。如:「驅策」。《管子.君臣下》:「沉疑之得民也者,前貴而後賤者為之驅也。」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朱子語類.卷一三三.本朝七.夷狄》:「則襄公殺其父之時,莊公當以不共戴天之故,告之天子、方伯、連率,必以復讎為事,殺得襄公而後已,如此方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