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2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識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以識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久聞大德,未遂識荊,辱顧寒居,光輝蓬蓽。」《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夜來多蒙小乙官人應付週全,識荊之初,甚是感激不淺。」也作「識韓」。
有眼不識荊山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荊山玉,春秋時代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發現的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普通的石頭。「有眼不識荊山玉」比喻認不出名貴的物品或傑出的人物。如:「這麼純淨的水晶,你竟然當成玻璃,真是有眼不識荊山玉。」《金瓶梅詞話》第二一回:「我西門慶一時昏昧,不聽你之良言,辜負你的好意。正是:『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過後知君子,方纔識好人。』千萬作饒恕我則個!」
幸獲識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荊,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參見「識荊」條。後以幸獲識荊為初見平時所仰慕的人的敬辭。如:「您的大名如雷貫耳,今日有緣幸獲識荊,實在榮幸之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葉灌木。枝條可用來編籃子,也可製成刑具。如:「負荊請罪」。
荊棘:泛指多刺的灌木。比喻困難。如:「雖然一路上荊棘重重,他卻一點也不退縮。」
謙稱自己的妻子。如:「拙荊」。
雲天高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情誼深重,直達雲天。《好逑傳》第一回:「兄長自是貴人,小弟貧賤,素不識荊,今又正在患難之中,怎知賤姓,過蒙寬慰,自是兄長雲天高誼;但小弟的冤苦,已難申訴。」
相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擾的客套話。《水滸傳》第二回:「小人子母無故相擾,得蒙厚意,此恩難報。」《老殘遊記二編》第九回:「初次識荊,亦斷不敢相擾。但既蒙不棄,有一事請教。」
識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生所仰慕的人。參見「識荊」條。如:「識韓之初,禮數不周,望請見諒。」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