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贈詩     
瀏覽人次:225 收藏人次:0
朋友間酬唱贈答的詩詞。唐.杜甫〈哭李常侍嶧〉詩二首之二:「次第尋書札,呼兒檢贈詩。」
    
瀏覽人次:15621 收藏人次:2554987
一種可以吟詠、朗誦的文體。傳統詩多須講究格律。如:「古詩」、「現代詩」。
詩經的簡稱。如:「詩、書、易、禮、春秋。」
    
瀏覽人次:12187 收藏人次:4082328
送與。如:「贈送」、「贈獎」、「贈閱」、「贈款」、「贈品」。
封官給已死的有功之人或自己的祖先。如:「追贈」、「封贈」。
風塵僕僕     
瀏覽人次:27694 收藏人次:2405706
「風塵僕僕」係由「風塵」及「僕僕」二語組合而成。
「風塵」是出自漢.秦嘉〈與妻書〉。秦嘉,字士會,東漢隴西人。桓帝時,秦嘉為郡上計簿吏,因此須向中央報告該郡境內所有統計數據。有次,妻子徐淑因病返回老家,來不及當面告別,於是互贈詩文抒發思念之情,《玉臺新詠》即收錄有秦嘉〈贈婦〉詩三首。〈與妻書〉一文裡提到「當涉遠路,趨走風塵。」寫的是:出差的路途遙遠,一路上必然勞頓地趨走在風沙塵土中。
「僕僕」則是出自宋朝高斯得〈經筵進講故事〉。文中指出近年來,士大夫汲汲於爵祿名位的追求 形成一種風氣,廉恥道德為之淪喪。也因為這樣,使得近來負監督糾彈諫諍之責的臺諫官員,「既往後來,僕僕道路」,也就是往返奔波,旅...
深居簡出     
瀏覽人次:10254 收藏人次:375816
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肉強食的...
弱肉強食     
瀏覽人次:7690 收藏人次:128115
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大多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者被強者欺凌的危險,弱者之肉,就是強者的食物。現今我們得以過著安詳而閒暇自得的生活,與禽獸差別...
生張熟魏     
瀏覽人次:6055 收藏人次:333877
張、魏,都是姓,此處泛指人。「生張熟魏」原指娼妓接待客人,不分生客熟客,後多用以比喻彼此之間不論熟不熟悉。如:「他交友不論三教九流,生張熟魏,一概來者不拒。」清.徐珂《清稗類鈔.娼妓類.京師之妓》:「京師則不然,無論生張熟魏,識與不識,皆可問津,且大了高叫見客,妓即相率而出,任客選擇也。」也作「熟魏生張」。
深居罕出     
瀏覽人次:417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強食弱肉     
瀏覽人次:3885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弱肉強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大多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者被強者欺凌的危險,弱者之肉,就是強者的食物。現今...
    
瀏覽人次:3399 收藏人次:161769
3.古代以割裂的繻,作為出入關隘的憑證。《漢書.卷六十四.終軍傳下》:「步入關,關吏予軍繻。」顏師古注引蘇林曰:「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傳須(煩),因裂繻頭合以為符信也。」唐.元稹〈奉和權相公行次臨闕驛逢鄭僕射相公歸朝俄頃分途因以奉贈詩十四韻〉:「棧閣纔傾蓋,關門已合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