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4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辯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駁質問。《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曹襃》:「作章句辯難,於是遂有慶氏學。」《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子春反覆辯難,輯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言語爭論。如:「辯論」、「抗辯」、「強辯」。
能言善道的。如:「辯士」、「辯才無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生之謂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氣質工夫仍是個體性的;王廷相雖然亦有變化氣質之說,但其在工夫論上十分薄弱,因為其學問基本上是理論的辯難而非成德之學,而其他的元氣論者亦不免有此情形。生之謂性從古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但似乎有互補的現象。
神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慧異常的幼童。《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子春反覆辯難,輅對答如流。從曉至暮,酒食不行。子春及眾賓客,無不歎服。於是天下號為『神童』。」《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自小七八歲上,就是個神童。後來經史子集之書,無一樣不曾熟讀。」
論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難時的反對者。如:「他們在經濟學領域上是旗鼓相當的論敵,卻無礙於兩人的私交。」
奪席談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群臣間能說經者,互相辯難,辯勝者奪取他人的坐席。典出《後漢書.卷七九.戴憑傳》。後指在公開辯論中壓倒眾人,獲得勝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