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1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那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時,那個時候。《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那時諸侯皆已順從,獨蚩尤共著炎帝侵暴諸侯,不服王化。」
說時遲,那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情或動作發生得太快或太突然。《水滸傳》第二九回:「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文明小史》第九回:「說時遲,那時快。這邊剛跨出門檻,前門的人已經擠滿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代詞。與「這」相對。如:「那天」、「那地方」、「那本書你買不買?」
表示承接、轉折的語氣詞。如:「要是你沒空,那我找別人陪我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現在或過去的某一時候。如:「此時」、「當時」、「那時」。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惲年少得志,難免表現出一副驕傲自大的模樣,於是就和宣帝最信任的老臣太僕長樂意見不合,經常有所衝突。那時候剛好發生匈奴的國王單于被殺,楊惲聽到了這件事情,就發表議論,說:「遇到一個這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 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呀!」太僕長樂就把楊惲所說的這番話,告訴了宣帝,而且又力油添醋地渲染,宣帝聽了非常不高興,於是就將楊惲革職...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禮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時候,國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嚇嚇聞名的大禹。一次,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諸侯突然起兵叛亂,夏禹王便派他的兒子伯啟率領了夏朝最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抵抗。  他們雙方在一個叫做甘澤的地方會遇,打了一仗後,結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啟略事整頓休息後當再行出兵還擊。可是伯啟卻很冷靜的對他們說:「用不著再戰了...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明.張鳳翼《灌園記》第三齣:「我知道你不過是沽名釣譽,卻不道長他的志氣,滅我的威風。」《紅樓夢》第五六回:「倘若我只顧了小分,沽名釣譽,那時酒醉賭博、生出事來,我怎麼見姨娘?」也作「釣名沽譽」、「沽名吊譽」、「沽名干譽」、「沽名邀譽」。
人面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的美人。可是,當他到達目的地時,看到四周桃花依舊盛開,可是花叢後面的小屋卻門上加鎖,已經空無人居。那時,他覺得非常失望,便在門上題了一首七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一首美麗的詩,到現在還有無數的人時常時來吟詠,因而低徊不已。 補充相似詞:物是人非 實例(1)那女子「人面桃花」,大家一見立刻驚為天人。(2)他的情人已離開了,面對這深深庭院,真有一種「人面桃花」之慨! 參考資料(1)馬玲華 著「成語選粹」,p.25-26,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世一標準字典編輯委員會,「...
斟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慮可否而決定取捨。《國語.周語上》:「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紅樓夢》第一○回:「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泥土等做成人、物的形狀。如:「泥塑」、「雕塑」。《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時一定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