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5.00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期為非作歹,不肯悔改。《晉書.卷八五.劉毅傳》:「而長惡不悛,志為姦宄,陵上虐下,縱逸無度。」《舊唐書.卷一一八.元載等傳.史臣曰》:「眾怒難犯,長惡不悛,家亡而誅及妻兒,身死而殃及祖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不好。與「善」相對。如:「惡人」、「惡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醜。如:「醜惡」。
凶狠。如:「惡犬」、「凶惡」、「惡毒」。
壞事、犯罪的行為。如:「罪惡」、「作惡多端」、「惡貫滿盈」。
討厭。如:「可惡」、「厭惡」、「深惡痛絕」。
怎麼、何,表示疑問。通「烏」。如:「惡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生長、發育。如:「成長」。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悔改。如:「怙惡不悛」。唐.白居易〈策林一.十六議祥瑞〉:「故王者不懼妖之不滅,而懼過之不悛。」明.陸灼《艾子後語.凍兒譎諫》:「每加榎楚而不悛。」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長惡不悛注音︰ㄓㄤˇ ㄜˋ ㄅㄨˋ ㄑㄩㄢ漢語拼音︰zhǎng è bù quān釋義︰猶「怙惡不悛」。見「怙惡不悛」條。 01.《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源) 02.《舊唐書.卷一一八.元載列傳》:「代宗寬仁明恕,審其所由,凡累年,載長惡不悛,眾怒上聞。」 參考詞語︰諱惡不悛注音︰ㄏㄨㄟˋ ㄜˋ ㄅㄨˋ ㄑㄩㄢ漢語拼音︰huì è bù quān釋義︰猶「怙惡不悛」。見「怙惡不悛」條。 01.《後漢書.卷四三.朱樂何列傳.朱暉》:「昔秦政煩苛,百姓土崩,陳勝奮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諛之臣,猶言安耳。諱...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蘊崇:積聚。 (5) 殖:生長。 (...
刈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斬草除根」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怙惡不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怙惡不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怙惡不悛」原作「長惡不悛」。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蔆攦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對於這樣失敗的結果,當時的人便加以評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
剪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斬草除根」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隱公六年》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歲,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1>有言曰:『為2>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3>蘊崇4>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5>,則善者信6>矣。』」 〔注解〕 (1) 周任:周朝時賢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詳。 (2) 為:治理。 (3) 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 (4)...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