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卑那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舞蹈術語。係印度的一種梵文劇院式的舞蹈及姿態表演。就字義而言,字首abhi意思為「到」、「朝向」,而字根ni意思為「承載」、「攜帶」,故abhinaya之意義是「呈現」一齣戲「到」觀眾之前。阿卑那亞及內在觀點的詮釋,影響所有的劇院表演,包括音樂、舞蹈、對話,並以其感情的特點,融合音樂帶至手姿語彙(Haasta-mudra)之視覺高潮。四種指引即包含所有的動作表演:一、安吉卡阿卑那亞(Angika Abhinaya)為動作的一般性模式,主要以呈現真實及視覺的印象為主。二、法西卡阿卑那亞(Vachika Abhinaya)為節奏的表達或整首舞的聲音;包括發音、重音、節奏(以說話或姿勢或二者兼用...
《Dictionary of Dance》、Manomohan Ghosh《Nandikesvara Abhinayadarpanam》Manisha Granthalaya Private Ltd. Galoutta 1981.
阿卑那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卑那亞集的阿卑那亞(Abhinaya)為舞蹈動作;達帕那(Darpana)為映像,因此阿卑那亞集的梵文意思為「鏡映舞姿」,此鏡映的運用在中世紀歐洲亦有。此書為難地.凱師婆羅(Nandikeshvara)所著,為印度古典舞蹈專著,也是舞台表演的教科書,對印度舞蹈的發展十分重要。在此之前有婆羅多牟尼總結前人的經驗而完成的舞蹈巨著:舞論(Natya Shastra),舞論內容博大精深,包括印度舞蹈的聲樂、器樂、戲劇、角色發展的研究,及各種舞蹈風格、戲劇表演、伴唱和伴奏等的行式的規定。阿卑那亞集即參考節錄自舞論。在1917年倫敦由印度協會(India Society)出版的阿卑那亞集英譯本,主要探討...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安吉卡阿卑那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為印度舞蹈中意指身體動作的真實或視覺的印象。是利用身體姿勢來感發觀眾內心某些心理狀態和感觸,以便把劇情帶到觀眾內心深處。Angika Abhinaya包含一系列約定俗成的姿勢,每一姿勢各自代表一特定之事務,如以某一些姿勢拿著花,代表花上有蜜蜂,而蜜蜂使拿花者受到驚嚇。又如某一動作拾級而上進入皇宮,另一動作代表從皇宮下來等,佈置中卻不必真有蜜蜂、皇宮。Angika Abhinaya主要利用四肢來表現。
Manomohan Ghosh《Nandikesvara Abhinayadarpanam》Manisha Granthalaya Private Ltd. Galoutta 198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的、次一等的。如:「亞軍」、「亞熱帶」、「孟子亞聖」。
亞洲的簡稱。如:「東南亞」、「亞太地區」、「歐亞大陸」。
發語詞。同「阿」。如:「亞爹」、「亞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代詞。與「這」相對。如:「那天」、「那地方」、「那本書你買不買?」
表示承接、轉折的語氣詞。如:「要是你沒空,那我找別人陪我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合、偏坦。如:「阿附」、「阿私」、「阿諛」、「剛正不阿」。
彎曲的地方。如:「山阿」、「河水之阿」。
阿拉伯:阿拉伯半島的簡稱。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波斯灣與紅海之間。少河流多沙漠,中部為乾旱地區,沿海土地肥沃,島上居民大多信奉回教。
語助詞,加在稱謂上。如:「阿伯」、「阿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劣、低賤的。與「尊」相對。如:「卑劣」、「卑鄙」、「卑賤」。
謙虛恭敬。如:「謙卑」、「卑躬屈膝」。
低下。如:「地勢卑溼」、「登高必自卑」。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