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3.66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附驥之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依靠別人而得名。《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傳.贊曰》:「方其鼓刀僕御販繪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千里馬。《說文解字.馬部》:「驥,千里馬也。」如:「老驥伏櫪」。《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
2.比喻傑出的人才。《晉書.卷八二.虞預傳》:「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世不乏驥,求則可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些動物身體的末端部分。如:「尾巴」、「鳥尾」、「魚尾」、「虎尾」。
事情的結束部分或數目。如:「結尾」、「尾款」、「尾數」、「尾聲」、「年尾」、「有頭有尾」。
跟隨在後。如:「尾隨」。
交尾:鳥獸、昆蟲等動物雌雄交配。
量詞。用於計算魚的數量的單位。如:「一尾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傍、依靠。如:「依附」、「歸附」。
相黏不分。如:「附著」、「黏附」。
接近、靠近。如:「附近」、「附在他耳邊低語。」
應和。如:「附和」、「附議」。
增加、連帶的。如:「增附」、「附帶」、「附設」、「附加」、「附件」。
附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攀附他人而成名。《紅樓夢》第三七回:「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驥了。」也作「附驥尾」。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況,生卒年不詳。
見利忘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
昧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
好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1>時,天下以酈寄2>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注解〕 (1) 孝文: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酈寄:漢朝人,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