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隔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隔斷絕,不能相通。《漢書.卷九六.西域傳.贊曰》:「與漢隔絕,道里又遠,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
隔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絕理論」是指兒童如與人群隔絕,他的能力就成問題,尤其是語言與認知更成問題。這種隔絕使人與動物沒有多大的差別。
  離群索居對於人有不良的影響,因為人有社會性,必須過團體生活。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曾表示:能不在社會裡生存的人,不是禽獸,就是神明。現代文明的發展應驗了亞里斯多德的話;在人類發展史上,至今還找不到一個正常的、具有人性的人,是不在人類團體中生活的。
  從羅馬時代起到現代曾經發現了三十多個所謂「野人」,但是這些人都不能叫做「真正的人」,因為他們沒有人們所了解的人性,而類似禽獸。
  從教育人類學的觀點看,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斷、隔開。如:「斷絕」、「隔絕」。《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斷、阻塞。如:「阻隔」、「分隔」、「間隔」。
距離。如:「相隔千里」、「小明和小華的座位隔了三個桌子遠。」
使分離、使有障礙。如:「隔離」、「隔開」、「隔間」。
經過。如:「隔日」、「隔夜」。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內容是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划船捕漁,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划。到了溪水源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下船,從那個洞口走進去。本來洞口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再走幾十步,出現一個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內「豁然開朗」的原意是: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後來也被用來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隔絕。《戰國策.東周策》:「三國隘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堵住、隔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閒執讒慝之口。』」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法苑珠林》卷八○:「靡有捨心而喪軀命,但為貪生常憂不活。遂使妻兒角目,兄弟鬩牆。眷屬乖離,親朋隔絕。良由慳因慳緣慳法慳業,乖菩薩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寄居。如:「寓居」。《孟子.離婁下》:「無寓人於我室,毀傷其薪木。」《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蘇舜欽傳》:「舜欽既放廢,寓于吳中,其友人韓維責以世居京師而去離都下,隔絕親交。」
世外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世隔絕,開滿桃花的安樂土。典出晉.陶潛〈桃花源記〉。後用「世外桃源」比喻風景優美而人跡罕至的地方。亦用於比喻心目中理想的世界。 △「豁然開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