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0.90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線軌道並列。如:「雙軌電車」。
2.兩件事可同時進行。如:「雙軌學制」。
雙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軌制,又譯雙重軌制,意指兩條軌道或是方法同時並行。被廣泛使用於教育、經濟及行銷等範疇。對教育而言,意指教育體系中存在著兩種體制,這兩種體制是平行且各具特色的。英國教育於雙軌制的實施上頗富盛名,英國的義務教育為十一年,並且具有兩套制度,分別是為貴族學生和對一般平民子弟設置的學校,此種分制階級分類意味濃厚,且不符合日前社會的公平原則,在進入二十世紀之後,此種制度已逐漸消失。   台灣目前的義務教育制度與美國相似,均為單軌制,與雙軌制相較之下單軌制提供較為公平的就學機會,學童進入共同的學校就讀,多數國家的義務教育均受美國影響而採取單軌制度。吳清山(2006)。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6)。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德國雙軌學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雙軌學制始於宗教改革時期。其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主張家長應送子女入學,唯未來的神職人員、法律學者、抄寫員、醫師、教師等顯然和一般老百姓子女進的學校、學習的內容、時數大異其趣。前者需研讀古代語言、〔聖經〕、修辭學和辯學、歷史、自然科學等,後者只要費一、二小時在學校裡,其餘的時間都在家裡作工,學點手藝即可。路德揭示的雙軌學制影響德國新教各邦凡兩世紀之久。
  一五二○年,與路德同為宗教改革的同志布根哈根(J. Bugenhagen, 1485~1558)於漢堡下令每一教區設一拉丁學校及二所德國學校(Deutsche Schule),一所...
雙軌邏輯;雙線邏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種自我定時的非同步電路裡,每一個邏輯變數用兩條電子線路來表示。它可被設定為〝0〞、〝1〞及〝未定〞三種狀態。
雙軌系統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軌系統論指學校組織中,除教學系統方面因強調教學專業自主而具有鬆散結合的特性外,在非教學系統方面,其成員的結合關係,具有緊密結合的特性。例如校長對於教師的領導,重視教學專業的輔導;而對於學校行政人員則採取比較嚴密的督導與管理。此二種不同的結合關係,同時存在於同一學校組織中,形成雙軌系統。
  對於具雙軌系統特性之學校組織的領導,除了非教學部門可運用正式組織科層體制有關權威、溝通、層級節制等特性據以運作外,有關教學系統的領導,以非正式溝通或營造良好的組織氣氛,以激勵教師改進教材教法,效果較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兩隻。如:「雙手」、「雙眼」、「雙峰駱駝」。
偶數的。與「單」相對。如:「雙數」、「雙號」。
加倍的。如:「雙薪」、「雙份」、「雙料」。
量詞。用於計算成對物品的單位。如:「一雙鞋」、「兩雙筷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車行的痕跡,後引申為物體運行時所依循的路線。如:「軌跡」、「軌道」、「磁軌」。
專指為火車、電車行駛而鋪設的鋼條。如:「鐵軌」。
法則、常規。如:「常軌」、「出軌」、「脫軌」、「越軌」、「步入正軌」。
國立曾文農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隸後首任校長。五十五學年停招初農新生,新設五年制農科,增農藝、園藝、農製、畜牧等四科,與三年制高農雙軌並行,並開始兼收女生,是年高農再增園藝一科,五十六學年度畜牧獸醫科成立。五十七學年度為配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本校再度奉令改制,更名「台灣省立曾文高級中學」。五年制農科停招新生,增設高工部機工、電工兩科,並接辦原「台南縣立曾文中學高級部」。至此本校遂成為含有高中、高農、高工三部之多教育目標綜合高級中學。五十九學年度以後,農科除食品加工及畜牧獸醫兩科外,其餘各科逐漸結束,工科再增電子設備修護、機械製圖及化工等三科,與早期設...
國立臺南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南商一年一度盛事,展現同學創意學習成果。三十三、完成我國高職首例台德精英班招生及開班工作—開創優質雙軌制教學。三十四、主動出擊,強力行銷、提昇形象,成效卓著。 校徽 教學單位商業經營科幼兒保育科資訊管理科企業管理科數位影視動畫科應用外語科高齡社會健康管理科通識教育中心 校史一、 本校創設於民國11年4月,原名為「公立台南商業補習學校」,修業年限二年。二、 民國19年及民國30年,先後更名為「公立台南商業專修學校」及「公立台南專修商業學校」,修業年限三年。三、 民國34年12月台灣光復,改名為「台南市立初級商業職業學校」...
分流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內容說明最明顯的分流教育事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盛行於英、法、德等國之平民、貴族分開就學的雙軌制中等學校教育制度。以英國為例,二次大戰前,平民就讀以養成良好公民為主之中央學校或高級學校,貴族就讀以培育社會領導人才為目的之公學或文法中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主主義興起,教育機會均等理念抬頭,各國為實現民主主義教育內涵,極力打破傳統的雙軌舊制,因此,紛紛設立人人皆可就讀的新式公立學校,如英國的現代中學、技術中學、綜合中學。  迄今,世界先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