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5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德國的貨幣。為德語mark的音譯。
2.商標。為英語mark的音譯。也譯作「嘜頭」。
馬克吐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35~1910)美國小說家,本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作品以幽默諷刺著稱。幼年喪父失學,曾為印刷廠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領航員,後赴內華達州做記者。作品以善寫男童歷險故事及抨擊人類的弱點與虛假而著名於世。著有《湯姆歷險記》、《頑童流浪記》等。
馬克思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工人運動實踐基礎上而創立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主要以唯物主義角度所編寫而成。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括三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
馬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18~1883)德籍猶太人,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與思想家。馬克思本人及他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論著,主要是透過辯證唯物論探討異化勞動和階級鬥爭等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的內在矛盾。著有《共產黨宣言》(與恩格斯合著)、《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等書。多譯作「馬克思」。
普利馬克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力馬克原則(Premack's principle)
馬克斯主義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克斯主義是由馬克斯(Karl Marx, 1818~1883)與恩格斯(F. Engels, 1820~1895)合作創立的一種革命性的社會科學思想。主要的概念或內涵包括下列各項:唯物論、疏離、勞動價值論、剩餘價值說、階級鬥爭論等。馬克斯強調經濟因素對歷史或文明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主張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是疏離的,而在共產主義世界中,人獲得了解放的可能性,獲得了控制自己命運的可能性。
  馬克斯主義通常被視為是唯物史觀或歷史唯物主義;其根本精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根本動力,在於社會的經濟發展、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在〔德意志意識型態〕(The German Ide...
馬克士威互換定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梁為例,如圖 1 所示,一負載作用於 A 點造成 B 點撓度(deflection),等於相同之負載作用於 B 點造成相同結構物在 A 點之撓度,此稱之為位移互換定理(reciprocal-displacement theorem)。或是如圖 2 所示,一作用於 A 點力矩(moment)造成 B 點之旋轉角(angle of rotation),等於相同之扭矩作用 B 點造成相同結構物在 A 點之旋轉角(angle of rotation)。就圖 1 而言,δab=δba;就圖 2 而言,θab=θba,此通稱為馬克士威互換定理。(參見Maxwell-Betti reciprocal ...
馬克斯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論著為主要參考架構的思想體系,尤其強調階級關係在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中具有的關鍵位置。多譯作馬克思主義。
馬克斯(Heinrich Karl Marx)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